传说一:杜仲与骑白鹤的老人的故事

传说在陕西华山山麓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李厚孝,为人忠厚老实。一天,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李厚孝请医生诊治,服药数帖后,老母之病不见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医生告诉他,华山山崖上长着一种灵芝草,只要采回去,老母的病就有救。厚孝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往华山攀去。华山,峭壁如削,高耸入云。为给老母治病,厚孝哪管山路奇险,攀岩越堑,终于采到了灵芝宝草,那喜悦的心情,难以表述,可是下峭壁时,一不小心扭伤了腰,手一哆嗦,咕碌碌摔下山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厚孝慢慢苏醒过来,摸摸宝草还在,心里就放心了,可是想爬却爬不起来,腰腿疼得钻心,只好咬着牙爬到一棵大树下,倚靠在树干歇息。天很快黑了下来,朦胧间忽听到了鹤叫,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厚孝挣扎着喊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赶回家救老娘……”老者慈祥地笑着回答:“孩子,腰伤得不轻啊,莫动,待我给你医来。”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树皮折断处,剥出细丝,塞进葫芦摇了三摇,树皮立刻化成水,老者给厚孝服下,不一会厚孝的腰就不疼了。老者哈哈大笑扶起厚孝说:“孩子,快回家吧,老母还等着用药呢!”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万谢,定要老人留下姓名。老者指着大树吟曰:“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骑上白鹤,飘然而去。厚孝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并不解诗中何意,立即回家,将灵芝给老母吃下,药到病除。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那棵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圆状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直,李厚孝认得这叫杜仲树。厚孝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那四句诗……啊!这不是“杜仲”二字吗?此木土里长,“木”旁放一“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是“仲”,莫非杜仲树能治腰伤?厚孝十分惊奇,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碰到有个村民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病人服下,果然有效。

传说二:杜仲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洞庭湖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十有八九患上了腰疼痛的顽症。有一位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一路上他走过了潺潺溪流,也走过了荆棘丛生的陡坡。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老翁,于是满心喜悦地走上前拜见,可老翁连头也不回就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二十一天了,老母所备的口粮已吃光,可至今重任渺茫,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并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老翁感动泪下,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性命!”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沿山间险道攀登而去。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子,想必你家还有老小,此山巅天鹅也难以飞过,猿猴也为攀缘发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解除病痛,毫无动摇,他艰辛地爬到半山腰时,只听得乌鸦悲嚎,雌鹰对着雄鹰哀啼,好像在劝其快回。杜仲身临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饿得咕咕作响,突然一个倒栽翻滚在山间,万幸身子悬挂在一根大树枝上。过了一会,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的那种树,于是拼命地采集。但毕竟精疲力竭,又昏倒在悬崖,最后被山水冲入飘渺的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寻找,找了多日,终于在洞庭湖畔一山间树林中找到了杜仲的尸体,他手上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完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痛全好了。为了纪念杜仲,人们从此将树皮正式命名为杜仲。

杜仲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扯丝皮、丝棉皮、思仙、思仲、木绵、石思仙、丝连皮。

来源: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落叶乔木杜仲的干燥树皮。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河南等地。

性状鉴别:杜仲呈板片状或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10毫米。嫩皮薄,外表面灰色,有细纵纹及椭圆形横裂皮孔;老皮厚,外表面粗糙,已剥去粗皮的部分淡棕色,未剥去粗皮的部分褐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断续纵裂槽及横向断裂。内面平滑,暗紫褐色。质脆,易折断,断处有细密的银白色橡胶丝牵连。气微,味微苦。以皮厚、片大,去净粗皮者为佳。

主要成分:杜仲全株含桃叶珊瑚甙及一种硬性橡胶,树皮尚含树脂、鞣脂。此外,叶尚含山柰醇、咖啡酸、绿原酸、酒石酸及还原糖。种子含大量脂肪油、主要为亚油酸脂。见《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实验证明其作用为:

1、降压。在动物实验中,有降血压作用,其效力炒杜仲胜于生杜仲,煎剂胜于酊剂。总的来说,降压作用短暂,且易耐受。

2、镇静。大剂杜仲煎剂能使试验动物安静和嗜睡。

此外,杜仲有一定镇痛作用;又似能减少大鼠肠道胆固醇的吸收。

炮制:切丝生用或盐水炒至丝断存性。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肾、肝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筋骨痿软、腰脊四肢酸痛,肾虚尿频,胎漏,胎动不安,高血压病,头晕目眩等症。

临床应用:

1、治疗腰痛,尤其肾虚腰痛,杜仲常不可少。

如属肾虚腰痛(腰痛而有体弱、足膝酸软、易眩晕、小便频数、脉细弱或虚数),以杜仲配续断、菟丝子、肉苁蓉等。

如属寒湿腰痛(腰痛而有酸胀感,痛处觉冷,遇阴寒天气加剧,苔白腻,脉沉缓),常配桂枝、独活、秦艽等。

如属外伤腰痛,可在跌打方剂内加杜仲、续断等。

如属女经期腰痛,可在四物汤基础上加杜仲、续断。

2、治肾虚胎动、胎漏、腹痛(先兆流产等),杜仲有安胎作用(可能与其镇静作用有关),常配续断、桑寄生,方如保产汤。此方疗效较好。

3、治高血压病,对肾虚型(兼有腰酸痛、两尺脉弱)较适宜。但总的来说,临床降压效果不够理想,不能作为治高血压病的特效药用。单味应用,有效率不高,常须配其他有降压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芩、夏枯草、桑寄生、牛膝等,杜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为调整机体,矫正阳虚偏向。对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杜仲往往无效。

用量:6~15g;单味治高血压用15~30g。

处方举例:保产汤:杜仲9g,川断9g,菟丝子6g,桑寄生9g,水煎服。

注: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以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及其同属红杜仲藤、毛杜仲藤的根皮作杜仲使用、称土杜仲或红杜仲。商品呈不规则的半卷筒状或小条块状、表皮棕褐色,断面棕红色,亦有软性橡胶丝牵连。气微,味微苦涩。功能祛风活络,强壮筋骨。杜仲有小毒,用量9~15g,过量可出现头晕呕吐等证状。

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北京赵伟芬中医诊所

中药传说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李卓胥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cf/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