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火锅的热爱,大概就是那句烂大街但依然打心底认可的话:“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在每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吃火锅;在每一个汗流浃背的日子里,空调房吃火锅;在每一个不冷不热的日子里,还是吃火锅!这个一年四季都不冷门的social选项,在世界大家庭的孵化下,生长出各种各样的吃法,但吃法再多,都绕不过一个“涮”字~涮牛肉、涮羊肉、涮百叶、涮鸭肠、涮丸子、涮鸭血...在每一个火锅发烧友的脑袋里,都有一套自己的涮火锅食谱~那对于高阶版的火锅发烧友呢,涮不同的食材还有不同的时间要求,比如毛肚就得七上八下、薄肉片变色就捞出来、有些厚一点的肉涮的时候还要吊三次等等...但是!也会有小馋鬼完全不care这些“涮锅时间准则”,凭感觉在咕嘟冒泡的锅里烫两下,稍一变色就往嘴里塞,一边吃还一边说:好!嫩!啊!嫩是够嫩的,可是兄弟们!没煮熟的肉哐哐下肚,这得吃下去多少寄生虫啊?这可不是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能过去的...

小心吃到寄生虫

吃火锅必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荤腥~但是肉类中常常会有寄生虫。在火锅里短时间加热并不能把一些比较顽强的寄生虫完全消灭。这些寄生虫进入我们身体之后,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有可能会因为寄生虫感染引起腹痛、腹泻和各种消化道疾病...有些寄生虫能在人体内存活几十年,长期不治疗可能造成肠梗阻,肠出血或者是肠穿孔等。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是真实发生过的。除了肉,吃火锅少不了涮一些绿叶菜,而有时候我们会煮很久都不捞出来。其实绿叶菜煮太久会导致营养成分被破坏,蔬菜还会把锅里的剩余油脂吸收...

化学党教你正确涮法

不过到底怎么涮,也是一个学问。时间短了没熟不健康,时间太长又容易煮老了不好吃。今天小编就把刚发现的“科研涮锅教程”分享给快乐火锅友们听听~山东大学的两位化学党吃货研究出一套健康涮锅法~先把食材分为“片状食物”和“球状食物”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计算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片状食物:1.8mm厚的肉片,需要在沸水中加热15s以上球状食物:直径2.6cm的肉丸,需要至少8min以上所以由于薄厚不同,七上八下的涮法不适用于所有肉,有些肉片用这种方式涮烫可能不会熟,容易有安全隐患。

浮起来就是熟了的说法也不完全准确,就比如实验里2.6cm的肉丸,两分钟就熟了,可想要完全熟透,其实需要煮8~10分钟以上。

总而言之,涮火锅的必要准则是“肉要熟透,蔬菜微烫”~怎么样?要不要和小编来一个云吃火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cf/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