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amp三伏灸开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m.39.net/pf/a_5941764.html 三伏贴敷,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健康和帮助人体增加阳气。 什么样的人适合三伏贴? 三伏贴适用于有各种慢性病,亚健康,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在当下,增强抵抗力势在必行! 今年的三伏贴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易感型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砂仁等。 功效:增强抵抗力,增强肺功能,适用于易感冒、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应用穴位:膻中,左右肺腧穴 反复积食型 主要成分:吴茱萸,肉桂,党参,茯苓,天花粉,白术等。 功效:健脾胃,消积食,适用于反复积食,脾胃虚弱,胃强脾弱,消化不良,厌食等。 应用穴位:肚脐,中脘穴 温阳型 主要成分:补骨脂,菟丝子,桑寄生,肉桂,细辛等。 功效:温阳补肾,驱寒化湿。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肝肾不足,脾胃功能低下,解决中焦,上焦,上肢的问题。 血虚型 主要成分:柴胡,桂枝,天花粉等。 功效:健脾,疏肝,补血,适用于舌质淡白,眼睛干涩,熬夜劳累,脉搏弱等。 应用穴位:肝腧穴,脾腧穴。 腰肾型 主要成分:补骨脂,牛膝,女贞子,茯苓等。 功效:壮腰补肾,让气下行。适用于腰酸腰痛,下肢冷痛,脚没劲,运动障碍等。 应用穴位:肝腧穴,肾腧穴 咳喘型 主要成分:半夏,陈皮,天南星,茯苓,白术等 功效:让肺气宣发,肃降正常运行,适用于咳嗽,气喘为主要症状的人群。 应用穴位:膻中,肺腧 鼻炎型 主要成分:葛根,麻黄,天花粉,薏苡仁等。 功效: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应用穴位:肺腧,脾腧,肝腧 腰椎间盘型 主要成分:牛膝,枸杞,当归,白术等。 功效:舒筋活血,改善腰部血液循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酸痛,腰肌无力等。 应用穴位:肾腧穴,腰眼,牵扯疼痛部位 寒湿型 主要成分:细辛,干姜,五味子,牛膝,麻黄等。 功效:散寒湿,止疼痛。适用于舌淡苔白,怕冷受寒的体质。 应用穴位:肚脐,肾腧,京门穴 暑湿型 主要成分:茵陈,栀子,黄柏,黄芩,大黄等。 功效:解暑,退湿热。适用于舌苔黄腻,夏天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体酸痛,咽痛,湿热经久难退。 应用穴位:肝腧,三焦腧,肚脐,中脘 贴敷最佳时间段三伏贴应在每伏前3天连续贴敷,一天中上午阳气初升,此时贴敷效果最佳,三伏为一个疗程,需要至少连续贴敷3年。 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尝试贴敷的患者,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疗效就放弃,容易使疾病迁延难愈,这种做法不可取。 单次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一般以成人4~6小时,儿童1~4小时为宜。病史较长或病情较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 一般而言,孩子越小,保留的时间宜短;天气越热、越潮湿时,保留的时间宜相应缩短;第一次贴敷的时间不宜太长,尽量不要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以后的治疗。如果贴敷后自觉贴药局部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小儿哭闹不止,不要强行留置,应及时取下。 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 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感冒发烧者 强过敏体质者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恶性肿瘤者 肺结核活动期患者 支气管扩张者 妊娠期妇女 一岁以下的幼儿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贴敷时间长短等,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或出现小水泡等反应。多数敷药处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若贴敷部位出现水泡,千万不用紧张。中医认为,艾灸或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水泡,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会更强。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泡,做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还有更多冬病夏治的疗法,期待你来体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gj/5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供求信息交流3月4日更新
- 下一篇文章: 王玉兴教授专栏继发性闭经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