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3607.html

  组成:羚羊角6分、鳖甲(炙)6分、知母2两、甘草(炙)2两、香豉5合、牡蛎1两。

  用法:上以水5升,煮取1升8合,去滓,分5次服。连用有殊效。

  主治:产后时行,兼邪气似疟者。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三引《肘后方》

  

2、羚羊角饮

  组成:羚羊角屑、栀子仁、冬葵子(炒)各30克、青葙子、红蓝花(炒)、麦门冬(去心,焙)、大青、大黄(锉,炒)各15克

  用法:上八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血淋,小便出血,热结涩痛。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3、青风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1钱、元参1钱、地骨皮1钱、车前子1钱5分、川芎1钱、羌活1钱、细辛5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以水2盏,煎至1盏,食远温服。

  主治:目内障久,变青风有余。

  来源:《金鉴》卷七十七。

  

4、羚羊角钩藤汤

  组成:羚羊角1--5克(先煎)、钩藤9克(后下)、霜桑叶6克、川贝母9克、鲜竹茹10克、生地黄15克、菊花9克、白芍12克、茯神木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的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甚至神昏,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而数。温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

  

5、龙胆羚羊角汤

  组成:龙胆草9克、黄芩6克、干地黄9克、羚羊角3克(磨汁冲服)、茯神9克、丹参3克、车前子6克

  用法:水煎,微温服。

  功效:清热平肝、养血熄风。

  主治:子痫,偏于风热。未发之前,头痛甚剧,面色发红,头昏眼花,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有呕吐;病发后,抽搐神昏,舌质红,脉弦滑而数。

  加减:痰涎壅盛,加竹沥30滴,亦可加天竹黄6克。

临床应用

用量1~3克,宜单煎2小时以上,或磨汁、研粉服,每次0.3~0.6克。用治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湿毒发斑、痈肿疮毒。

宜忌

脾虚慢惊禁服。

药理作用:

有镇静、抗惊、解热、降压、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1、平肝熄风

羚羊角性寒,入肝、心、肺经。主治泻怒气,清心肺。肝主风,开窍于目而藏血,所认为平肝熄风之要药。被常用予肝阳上亢,头眼花晕,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病痛。

2、凉血解毒

本症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所致热盛动血,主要症状有,身材壮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舌质深绛。如果患有以上症状你可适当的服用一点儿羚羊角,它可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本草再新》中记载到:羚羊角鲫鱼“去瘀疮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等多种功效。

3、散血解毒

羚羊角多用于痈肿疮毒血热毒盛者,可因为外感六淫,或过食膏梁美味,内郁湿热火毒,引起毒邪壅聚,络气血呆滞不通所致。常见症状有身寒热,痈疮处部分红肿痛,口渴饮冷、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溃后脓血稠黄,舌质红苔黄。这时可选用羚羊角食用,它可以清热凉血解毒。

4、清热镇惊

该症多见于温热病后,邪热炽盛所致。高热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化学成份

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羚羊角的角蛋白含硫只有1.2%,是角蛋白中含硫最少者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gj/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