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华国医

不待春来呼我困,四时何日不堪眠?

春暖花开是最适合睡觉的时节,大多数人都易有春困现象,但不少人也会出现春季失眠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60岁老人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在30%-40%之间。失眠并无季节性,却在春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和严重。

一夜的辗转反侧、心烦焦虑不仅得不到一个好的睡眠,反而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即使恶补一个懒觉也仍然昏昏沉沉,毫无神清气爽的感觉。往往一个好的睡眠是很多人觉得可遇不可求的。

那为何春季失眠的人会增多呢?哪些人易发生春困呢?

第一类:脾虚第二类:肝火旺

从中医角度来说,肝在五行中属木,和春令阳气生发相呼应,肝与春气相通,春季多肝火。

《素问.诊要经终论》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故素体肝气偏旺、肝阳偏亢之人,在春气容易出现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焦虑、两胁部疼痛等症状。

从临床看,在冬春季节转换的时候,如果本身气血两旺的人,自然能适应这一转变,从藏转为发,血气增长,就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但如果本身血气不足,就容易出现春困的症状。

这主要源于体内阳气跟不上外界阳气升发的步伐。阳能化湿,就好比太阳出来,湿气就散了。因此阳气重的人,气血旺盛、精力充沛、面色红润、反应敏捷,这类人体内不会有湿,一般不太会发生春困。

中医强调养生须得顺应节气,所以春季易养肝。

在临床上,常常有两类人就特别容易发生春困——

第一类:爱熬夜的“脾虚族”

脾的功能好,湿邪就不容易产生,也很难伤人。而经常熬夜的人,必定脾虚!

脾虚一般会表现为舌苔发白、舌质嫩,可以看到齿印。

人经常熬夜,睡眠不好,加上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脾虚,即消化功能变差,不能运化水湿。而水湿反过来又加重脾虚的症状,外湿加内湿,就加重了春困的症状。

第二类:爱发脾气的“肝火旺”族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旺、脾土伤。肝旺使得血液耗散于外,导致脾胃供血不足,脾虚日益严重。脾虚导致化生血气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体内湿浊寒气堆积。简单地讲就是,肝气过盛就会伤了脾胃。

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其体内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进入体内的水分均不能很好地代谢,以至于水湿在体内增加,会引起晚上失眠,白天嗜睡的症状。

所以,春季要健脾胃,慎动肝火。如果平时肝火偏旺,有易急躁、心慌、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引起困乏。

医案分享

患者马某,女,58岁,于年1月8日来我馆初诊。

主诉:三个月前,因琐导致烦躁易怒;

现症:患者于三个月前,因家庭琐事着急引起烦躁易怒,具体表现为急燥易怒,心烦汗出,整夜不睡,睡则多梦,脑中轰轰响如血管搏动声,后背发热,自述平时脾胃及心脏不好。右眼部右转发黑,不怕冷,晃头有20余年,晨起即解大便,不能食寒凉食物,一食寒凉则容易腹泻,时而口苦,脉滑数,舌淡红苔白厚腻,舌下脉络瘀胀,血压:/80mmHg。

既往史:患者自述以往患有“心肌缺血、内分泌失调”;

中医诊断:肝郁(肝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当归、地黄、泽泻、茯苓、天麻、牛膝、桑寄生、益母草、生姜、

7付,水煎服,每日一付早晚温服。

患者因生活琐事引起烦躁易怒,怒则伤肝,肝阴受损,肝不藏血,则心血不能滋养心神,故出现失眠多梦,选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选用天麻钩藤饮来平抑肝阳,滋补肝肾。

年1月15日,二诊

患者服用前方有明显改善,情绪较前有很大改善,烦躁易怒减轻。目前以夜晚睡眠困难为主诉,脉缓,舌质嫩淡红苔薄白。

以上方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当归、地黄、泽泻、茯苓、粉葛、牛膝、桑寄生、益母草、琥珀、生姜

7付,水煎服,每日一付早晚温服

患者因思劳多度,耗伤心血及脾气。又因为因思劳多度,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导致情志不随而苦恼,故诊断为不寐,证属心脾两虚。

选用四逆散合生脉饮合丹参饮加减,用四逆散疏肝健脾,方中将枳实换为枳壳,防止过于破气竣猛。用生脉饮来滋养心脾,心神得养,则神安。用丹参饮活血行气,因肝郁日久生淤,防止淤血阻滞气血。

治疗失眠病症,李勇大夫在专业方面有极深造诣,从医多年,口碑甚好!

李勇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睡眠障碍特诊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分会委员,从事睡眠障碍研究40多年。

擅长治疗:失眠多梦、头懵头痛、脑鸣耳鸣、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大中小学生脑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疑病症及嗜睡、睡行、睡惊、梦靥等。

坐诊时间:周五全天

预约-

-

-

另外,深受失眠的困扰,也要当心是“春湿”在作怪。

三月雨水多,湿气容易入体影响健康,春季祛湿是调理慢性病、拥有健康身体的基础。

中医认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去湿的根本利器,因为脾胃虚,湿气才能产生,所以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

在中医里,足部被认为是精气之根,有春季泡脚,生养固脱之说。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区域,用中药水泡脚,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能加速新陈代谢、温暖全身,还能提升气色,体内的寒、湿之毒可通过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可加速排除。

《足浴包》

祛湿化痰、温中和胃、

疏肝解郁、安神助眠、温通经络

友情提醒:春天干燥,泡脚后记得补充水分,以免造成上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gj/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