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纸艾条,一支富含健康底蕴的艾条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在艾条家族中,有一款土得掉渣的艾条,那就是用桑皮纸卷制的艾条。 为什么用桑皮纸来卷制艾条?猜想很多人都不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桑皮纸背后的事。 桑皮纸 古朴、粗糙、土得掉渣。这是很多人给桑皮纸贴上的标签。 其实,这种传承千年的桑皮纸,不仅是古典的怀念,更是回归传统的健康追求。 这种古朴、本色的桑皮纸,手工制作,无须添加漂白剂,相对而言,首先就多了一份健康的底蕴。 一张看似普通的桑皮纸,经过浸泡蒸煮、碾压捶捣、发酵过滤、人模晾晒、粗磨焙干等72道工序才得以呈现于世。整个造纸流程,大约需要20天时间。在21世纪初,桑皮纸造纸术几乎失传,所以,在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具有吸水强、防虫蚀、抗拉力强、历千年不褪色等特性。在北京故宫大修工程中,桑皮纸被特选为传世古画修复材料。 用桑皮纸卷制的艾条 在我国,现在能全程手工生产桑皮纸的,以安徽岳西、新疆和田、山西柳林为主。因为手工,所以珍贵,即使它土得掉渣。对于艾条工厂来说,卷制一支艾条,每张桑皮纸的成本大约需要5毛钱,相较而言,棉纸的成本可忽略不计。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陌上桑》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桑是一种常见的物事,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古乐府《陌上桑》)、“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晏殊《破阵子》)。每读这些诗句,都会对桑产生一种美好的感情。 桑葚是农人喜欢的一种味甜汁多的鲜果,不仅好吃,还能治病。刘邦曾被项羽在徐州打得落荒而逃,头痛发作,痛不欲生,饥食桑葚,竟然身体康复。 其实,桑树全身是宝,不仅桑葚治病,桑根、桑枝、桑皮都可入药疗病。 1、桑皮: 桑树的皮,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皮或冬桑皮。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 2、桑枝: 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 3、桑根: 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 4、桑葚: 为桑树结的果穗,夏季采收。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5、桑寄生: 除了前面所讲,桑树还有一种寄生物,被称为桑寄生,也是一种上品中药。 《本草经》记载,桑寄生苦、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 后来,桑皮纸出现在了艾灸领域。 随着艾灸疗法的进化,到了明代,出现了纸卷的艾条。后来又发展为“雷火神针”或“太乙神针”。这些艾条就是用桑皮纸来卷制的。在《灸法秘传》一书中,详尽介绍了“太乙神针”的制作方法,里面采用的纸张,正是大名鼎鼎的桑皮纸。 现在,回到开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用桑皮纸来制作艾条? 总结为以下几点: 1、桑皮纸本身就是一味药; 2、桑皮纸防虫,有利于艾条存放; 3、桑皮纸抗拉性强,艾条紧实不崩裂; 4、手工桑皮纸无添加漂白剂,有利身体健康; 5、桑皮纸卷制的艾条,灸后不易上火; 总结了不少,最后补充一点,医院陈永贵曾经在《中成药》杂志发表文章《艾绒新的加工方法》,文章指出: 将艾绒均匀摊铺于桑皮纸上,卷紧成圆柱状制成灸条,经临床使用,产品具有燃烧持续时间长,药力发挥均匀、疗效提高等优点。 如此看来,桑皮纸艾条,真的是一支有故事、有健康底蕴的艾条。 艾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w/5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珍藏珍贵的用药心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