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躯体化障碍,取一碗张仲景的小汤方,缓
李从悠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29169.html “麻木”是一种常见的感觉异常症状,在躯体化障碍中,“麻木”的感觉往往跟人的情绪关系紧密,尤其是负面情绪会加重“麻木”的感受。 西医认为麻木是由血流受限或神经损伤,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紊乱或异常,病因多样,而且涉及学科众多,所以西医多采用营养神经和对因对症治疗。 而中医则认为麻木病在肌肤,根在脏腑,气血亏虚为发病之本,邪滞血脉为发病之标,气虚不运、血虚不荣、邪滞血脉导致气血不通、皮肉经脉失养为其基本病机。 而中医则认为麻木的发病本质在于:病在肌肤,根在脏腑,气血亏虚; 发病的外在体征在于:邪滞血脉; 麻木的基本病机在于:气虚不运、血虚不荣、邪滞血脉导致气血不通、皮肉经脉失养。 所以中医对于躯体化障碍中麻木这一解决办法,主要以调理气血为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经。 二十年前我师从中医大师,就曾给我说起过一个方子,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除治疗阴阳俱微之血痹外,黄芪桂枝五物汤亦可用于治疗气血亏虚、营卫失调、血行瘀阻之病证。 大师将此汤药方子传授给我时,我就发现了它在治疗肢体“麻木”感的妙处。结合我临床病证中综合施治发现,这个方子非常厉害,一些生理性与非生理性麻木皆可,在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中,疗效显著。 一、功能性麻木 功能性麻木有两种区分:生理性的与非生理性的麻木。 生理性功能性麻木:因长时间局部受压引起,当血液循环恢复后麻木可自行消除; 非生理性功能性麻木: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麻木症,常见于抑郁、焦虑、躯体化障碍等精神类疾病。 找准发病的内在病因,发现它是因为气虚血弱而造成的,常常发病与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有关。 治法:调补气血、疏肝解郁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 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桂枝(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白芍(调和营卫,缓急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柴胡(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制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等。 二、颈椎病上肢麻木 伏案劳损,即现在的低头族,手机族,以及日常劳作中颈椎用多了,劳损受伤了的,最是容易上肢麻木了。 气行则血行,气耗则血少; 血耗则筋脉不荣,就容易出现颈椎病表现的,上肢麻木和疼痛; 而我们的颈椎、脖子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上,平日里我们的身体如果有气血耗伤的情况,那么就更容易遭受风寒等等一些外邪入侵,导致我们的身体经气不利、血脉不和。 内在病因:气血不足、营卫失调 外在病因:风寒外邪 二者共同作用就会导致颈椎病上肢麻木。 治法:益气和营、温经通络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葛桂舒筋饮。 药用: 黄芪:作为君药,补气升阳 桂枝:温阳散寒,通经活络 白芍:白芍与桂枝相配,能调和营卫,缓急止痛,增强疗效 当归:补血生血 葛根:升发清阳,舒筋解痉 桑枝:疏通经络,通利关节 鹿衔草:强壮筋骨 羌活:祛风除湿、通经止痛 川芎:活血行气。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至血海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露蜂房:辅助治疗,祛风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增强整体疗效,等等。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 我从多年临床经验得知,人们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常合并有腰腿痛,多是一种慢性病,并且病程常,多因为长期劳累而诱发。耗伤气血,正气亏虚,或新发外伤后,瘀血阻滞经脉,虚瘀相搏,导致病情反复不愈,损伤肝肾,外邪入侵,继而发病。 可以说,是正虚、外邪、病理三者互为因果;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虚;瘀血及风寒湿邪为标实。 治法: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通痹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药用:黄芪,桂枝,白芍,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独活(通痹止痛),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狗脊(补肝肾,强腰膝),青风藤、寻骨风(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 方中重用黄芪,补在表之卫气,护卫周身以御邪,司腠理之开阖; 桂枝温经通阳,辅助黄芪益气达表而通行气血; 白芍和营理血;生姜祛散风邪; ...... 五味相合,共奏益气通阳、和营通痹之功。#百家有医#气血通畅,瘀消虚补,温煦肌肤,充养经脉,则麻木自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11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风心首重治血,以通为补用对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