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用药经验9降压平肝的桑寄生
桑寄生是桑树上的寄生植物的带叶茎枝,古人认为“桑为木之精”,桑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本经逢原》);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本草经疏》)。但寄生对于桑树有害,桑农见则剔除之,故“真者难得”,“如无,可以续断代之”,著名的“三痹汤”即独活寄生汤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便是例证。 近几十年国内养蚕区普遍推广良种桑,树矮,干细,枝多,叶大,欲得桑寄生更为不易矣。是以目前市售桑寄生药材,多为槲寄生,其中又有白果槲寄生,有色果(红、黄)槲寄生之分,商品统称“杂寄生”,处方名均作“桑寄生”。 桑寄生为祛风湿、补肝肾良药。朱老指出:其祛风湿的作用,略同于桑枝,但桑枝多用于四肢痹痛,桑寄生则多用于腰腿痛。唯其性味平和,故常与独活、当归、赤芍、桂枝、细辛、牛膝、杜仲、秦艽、防风、蜂房、稀莶草等同用;湿盛加苍白术、苡米、萆解、木瓜,寒盛加制川乌、制附片、生姜,血瘀加丹参、没药、红花、地鳖虫。其补肝肾的作用,一方面是指强筋骨而言,因肝主筋,肾主骨盘。所以桑寄生不仅用于虚人久痹,亦用于痿证,两足痿软无力,或腰膝酸痛,常与续断、赤白芍、稀莶草、鹿衔草、熟地、革薜、山英肉、肉苁蓉、淫羊藿、骨碎补、石斛、甘草同用。另一方面,则因桑寄生为安胎圣药(“安胎”之说,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张锡纯《衷中参西录》有“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用于习惯性流产之预防与治疗。胎动不安,腰酸痛见红者,用桑寄生配阿胶、杜仲、续断、醋炒艾叶、白芍,亦有良效。 以上均为桑寄生的传统用法。朱老用桑寄生,还注意汲取现代中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上加以证实,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病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桑寄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原理,初步认为与桑寄生有中枢镇静作用和降低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有关。朱老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无论最为多见的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证,还是肝肾两亏、冲任失调证,恒以桑寄生30克为主药,前者常配合钩藤、赭石、夏枯草、牛膝、广地龙、稀莶草、野菊花、山楂、黄芩、臭梧桐、决明子等清降之品;后者常配合淫羊藿、杜仲、首乌、黄柏、生地、杞子等滋养之品,屡获良效,实为其“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论”的产物。笔者在国外工作时,每师其意,以桑寄生、生杜仲、葛根、野菊花、夏枯草等组成降压饮料方,研为细末装入纱布袋中,每日用30~50克滚开水浸泡后代茶饮(亦可加入绿茶或苦丁茶一起浸泡),因外国人不善煮药,又畏煎药时散发出的气味,使用饮料方,既方便、有效、省钱,饮时用吸管吸取,又可避免直接饮服中药的苦味。 (2)冠心病桑寄生含黄酮类物质,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提高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古人也有桑寄生“通调血脉”的说法(《本经逢原》),因此朱老认为桑寄生当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药物,新旧学理,甚相吻合,故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亦常以桑寄生为主要药物,常配合葛根、丹参、川芎、桃仁、红花、郁金、全瓜蒌、赤芍、玉竹、麦冬、山楂、徐长卿、黄芪等使用,对心绞痛、胸部憋闷、期前收缩、心律不齐均有较好疗效。家兄9年前患心肌梗死住院抢救,笔者赶回四川,即以上述方药随症加减变化,不到一个月即获痊愈,桑寄生即为每方必用之药。 (3)多种病毒性疾患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即有用桑寄生治疗血痢的处方,现代研究证实,桑寄生对多种肠道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朱老近年来常采用本品治疗病毒性肝炎及仅单项HB吣阳性而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常配合僵蚕、山药、茯苓、板蓝根、蜂房、白花蛇舌草、稀莶草、生麦芽、柴胡、甘草使用。对病毒性心肌炎,则常配合太子参、合欢皮、麦冬、甘草、丹参、黄芪、生地、玉竹、苦参、玄参使用,初步观察,均有一定疗效,仅供同道参考应用。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录阿胶
- 下一篇文章: 学习张锡纯应用蜈蚣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