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在劳动或兴奋时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并称压榨样、窒息感,即心肌急剧性暂时缺血、缺氧,属于循环系统疾病。它与心肌梗死并称缺血性心脏病,易发生在男40岁以上,女45岁以上人群,男性多见。临床分型较多,病因不完全清楚,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发生;同时,与遗传、用脑过度、吸烟、饮食、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有关。

本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认为是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胸,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心胸闷痛为主的内脏痹病。本病特点为“胸痛”或“针扎样疼痛并伴有窒息感”痛乃心脉不通,不通是由于胸阳不足,阴邪(痰浊)乘虚占胸,阻隔心阳所致。“胸阳不足(虚)”何来?痰(邪)何生?胸阳虚即心阳虚,其实质源于“元阳不足”;“痰生”乃由于脾肾先虚,肾阳虚,导致火不制水,水泛为痰;又因脾胃气虚,气虚不化而生痰。元阳乃人身之根本,元阳虚则诸脏阳气皆不足,阳气不足皆可生痰。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在胸为痞,在胁为胀,在络则痛;痰又可阻气,气滞则血瘀,故而冠心病多为脂类代谢紊乱所致。可见到冠状动脉壁有脂类沉积,形成粥样斑块,使壁管弹性变差,管壁狭窄,甚至闭塞,使血流变阻而疼痛发作。故而老年人多得。因为老年人阳气日渐低下,如斜阳之光,温而不炽,故在“下”多尿、多阳痿、多便秘;在“中”则饮食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差;在“上”则清浊易混,浊占清位,阻滞不通则痛发生,心绞痛便属此类。所以治疗本病当从“脾肾双调”着手,补益脾肾为主,活血消痰为辅,兼顾其他。

冠心病心绞痛脾肾双调汤

:鹿角片30克、龟甲10克(先煎)、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15克、泽泻10克、炒白术15克、党参10克、桑寄生10克、五味子10~15克、黄精10克、五灵脂10克、炒山楂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6克、石斛10克、乳香6克、灸甘草10~15克。

:水煎3次,分3次服用,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伴有糖尿病加五味子为15克,天花粉30克;血脂胆固醇偏高加重山楂用量,另加何首乌15克、决明子20克;脉缓、结代加重五味子和干草用量,另加细辛6克、麦冬10克;伴有高血加重桑寄生用量,另加地龙10克、生地10克、益母草15克或用鬼针草30克、豨签草12克;苔白腻、舌淡红、痰湿重加炒苍术3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舌苔红、阴虚加重石斛用量,另加生地12克、地骨皮12克;舌淡胖、阳虚加桂枝6克、薤白10克、瓜萎皮15克;舌绛、血热加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舌暗红有瘀加丹参15克、降香6克,水蛭粉3克(分次吞服);胸痛甚加三七粉3克(分次吞服)、郁金10克;卧位性胸痛加太子参10克、薤白10克;梗塞后胸痛加三七粉3克(分吞),麦冬10克、太子参10克;便秘加肉苁蓉20克。

:脾肾双调,消痰化瘀,统治各型冠心病。

善后处方

:鹿角片克、龟甲、山萸肉、茯苓、泽泻、党参、桑寄生、黄精、五灵脂、远志、石斛、麦冬、丹参各50克,熟地、山药、炒白术、何首乌、甘草、五味子、各80克,炒山楂、决明子各克,石菖蒲、乳香、细辛各30克,水蛭15克。

:上药研细粉,过筛,加水制成丸药,绿豆大小,每次服用5克,每日服用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徐某,男,56岁,公司总监。喜烟酒,嗜食肥甘。常感胸骨压痛,胸闷背灼,时而放射至左肩内侧及无名指,已患10余年。近月来头昏、胸痛加重,发作频繁,每次持续1~3分钟。医院诊为“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久治不理想,故而前来求治。患者偏胖,脉缓,苔白舌红,有瘀斑,心率53次/分。诊为“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属心肾阳虚,血脉瘀滞。投脾肾双调汤,加麦冬10克、丹参10克、何首乌15克、决明子20克、细辛6克、水蛭粉3克(分3次吞服)。水煎3次,分3次服用,每日1剂。患者连服30剂后,头昏、胸痛、胸闷已除。又继服善后处方2个疗程,计6个月。医院复查,血脂、胆固醇、心电图均正常。随访1年,心绞痛未复发。

灵台秘典偏方秘方馆

.3.3

寻医问药

←猛戳左边







































金扬沙银屑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