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鸡血藤

概 说

鸡血藤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生用。鸡血藤茎中含大量的棕黑色树脂,浸泡或煎煮后,煎汁鲜红如鸡血,故名鸡血藤。以含树脂量多者为佳。

性能特点

鸡血藤,气微味涩,基本无苦味,与教材云其味苦有别。其性温而入血分,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故归肝经血分。云其归肾经,可能与本品活血治腰痛相关,然本品无补肾之功。

功效应用

《本草纲目拾遗》最早收载鸡血藤,对其功用描述详细:“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藤胶“壮筋骨,已酸痛,和酒服……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妇人经血不调,赤白带下,妇人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

鸡血藤,含大量树脂,浸泡或煎煮后,色红如血,故入血分,性温能通,具有活血通络之功,可用于多种血瘀证。同时,鸡血藤味甘能补,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可用于治疗血虚证。

1.治疗血瘀或血虚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可与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若治疗血虚为病者,须与熟地、当归等同用。从临床报道的情况来看,鸡血藤治疗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等,均有效。所以,不能因为鸡血藤属于活血药,而忽视其补血之功。

.取其活血通络之功,治疗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等证属气虚血滞者,可与黄芪、红花、地龙等同用;风湿痹痛之手足麻木证属风湿阻滞者,可与牛膝、桑寄生、独活等同用。还可以将鸡血藤浸酒,每日少量饮用,既能祛风除湿,也能活血通络,这种用法较为普遍,广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笔者治疗颈椎病时,多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配伍鸡血藤、丹参等活血之品,效佳。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煎服,10~30g。虽然鸡血藤无毒,但用量也不宜过大,不过,有用至60g的报道。

临床经验

谢海渊经验:在当归一时短缺时,我曾用鸡血藤代用,取得一定效果。用鸡血藤活血通络,可单用,也可与他药同用。如与豨莶草同用,用于血不荣筋,肢体麻木,还可加乌梢蛇,以发挥协同作用,如需补肝肾,还可加桑寄生。在治风湿病,肢体麻木痹着,屈伸不利,筋骨疼痛时,可用鸡血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或石楠藤,总之,以藤达肢,如需养血通络,也可加川芎、地龙,取其活血通达。如果患者寒象较重,还可加桂枝;如热象较重,出现微肿,触之有热感,这多为新病或久而化热,可加桑枝、忍冬藤。中医认为,枝、藤所达病所一也,达肢通络,有的清热,有的养血,如当归、鸡血藤;有的通络散风,活血化瘀,如鸡血藤、地龙、青风藤、海风藤。[谢海渊.鸡血藤既可养血又可通络.中医杂志,,44(10):79]杨定友经验: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各种病因致气血虚弱,筋骨肌肉失养均可致此。笔者以鸡血藤~g水煎代茶饮治疗“痿证”多例。多在3个月可收明显疗效。

曾治赵某,男,36岁,农民,年8月6日初诊。自诉肌力减弱5年,开始为四肢疲乏无力,逐渐加剧,医院住院检查、治疗,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行多种治疗未能控制病情。现肢体肌肉无力、酸胀而痛,尤以下肢为甚,且影响行走,上楼困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诊断“痿证”,辨证为气虚血瘀、筋脉失养。予鸡血藤g以文火水煎次,第1次煎50分钟,第次煎30分钟,次共滤出约~ml药液,代茶频服,1月后自感体力改善,下肢肌力好转,继服1月后,精神体力均明显好转,上楼困难明显减轻。继服至半年时,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仍以鸡血藤00g水煎频服以巩固疗效,又继服治疗半年后,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追访至00年,已能参加轻度劳动。

“痿证”日久多治以补肝肾、温肾阳为主,但由于鹿茸、海马等价格昂贵,长期服用难以坚持。鸡血藤性温、味苦微甘,《中药大辞典》言“活血舒筋,治腰膝酸软、麻木瘫痪,为强壮性之补血药”,且价廉而无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对中风后遗症之弛缓性瘫痪亦有增加肌力作用,但疗效更缓慢。[杨丁友.大剂量鸡血藤治疗重症肌无力.中医杂志,,44(9):]甘聚珊经验:活血补血(理气)止痛,重用鸡血藤,佐郁金治病毒性肝炎,以肝区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中医胁痛之范畴,《灵枢五邪》篇言:“邪在肝,则两胁下痛。”甘老师经验:络脉不通,经气不利则痛。胁痛之病,不外乎湿热、气滞、血瘀、痰瘀、气虚、血虚、阴虚等,因此在治疗中应以通、利而制痛,使气机调畅,血行流通,终而疼痛得止,重用鸡血藤,活血补血,佐郁金解气郁,散瘀血,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诸药相用,通中有补。若见虚寒者,少佐以温补药,热结者酌加苦寒之泻药,总之寓诸药于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健脾益气诸法之中,皆使达“通则不痛”。

黄某,女,5岁。8年前患病毒性乙型肝炎,反复多次住院治疗,多用清热利湿之法,久治不愈,肝区掣痛不适,时轻时重,肝功化验其:GPT持续在U以上,0天前某院以早期肝硬化治疗,乙肝系列检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患者来诊时,肋下肝区掣痛时难忍,尤以入夜后为甚,伴头晕、心烦、不寐,午后面部潮热感,两足不温,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辨证属:久病气阴两伤,气血双虚之证,治宜补益气血,理气活血,补而不滞,消而不伐,阴生阳长,血随气行,处方:

鸡血藤50g,党参、黄芪各30g,黄精、五味子各15g,肉桂5g,夜交藤0g,甘草10g。

服药10剂,肝区疼痛减轻,两足有温热感,夜休好转,食纳增,肝功检查:GPT:80U。仍以原方加白术、枳壳各15g,健脾益气和胃,诸药共为蜜丸,丸重9g,18g/次,日3次。

个月后复查肝功、B超均正常,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第6辑》)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临证本草》和《名老中医用药经验》

作者/宋永刚,主编/张栋,王志;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185803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