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诱发原因 http://m.39.net/pf/a_4992915.html

产后病

你不得不知道的怕风、关节痛~

产后坐月子是中国传统文化

有精粹,有糟粕

传说中坐月子可以预防很多疾病

如:恶露不净、产后身痛、产后汗证等

究竟是与否,见仁见智!

笔者今天分享的是

产后怕风、身痛中医如何调治

NO.1

产后身痛的中医认识

产后身痛,就是分娩后,产妇出现肢体、关节等部位的酸痛、麻木、肿胀等不适感觉,又称为“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因为此病往往伴有怕风、怕冷,故俗名“产后风”。

此病数月或者长久不愈,在岭南地区,产后身痛一年四季可发病,此较于北方而不同。

病因:

妇女分娩后,汗出不止、气血不足或者瘀血壅滞为主要内因,风邪、寒邪、湿邪是外在因素,内外因素相结发为“不荣则痛”或者“不通则痛”;临床上通常虚实夹杂,“不荣”、“不通”共存。

岭南地区妇女,可能因饮食习惯,湿邪本就内存,即使不外感“湿邪”,在发病的时候,湿邪之征亦是临床常见。

检验检查:

本病属于中医疾病,一般不需要做相关检验检查。但是,患有风湿免疫病的产妇,在产后症状明显,医院做相关检验检查。

注意:风湿免疫病是西医的说法,非中医所说感受”风邪“、”湿邪“而发病的痛症,也并非中医所说的“风湿”,两者部分症状有重叠,但绝对风马牛不相及。

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等。

中医辨治:

①血虚为主,兼夹其他病邪;

此类型患者产后气血不足,经脉失养,面色无华,头晕,时有心慌心悸,若感受外邪,则可出现游走性疼痛,或者关节重着酸胀,又或者屈伸活动不利,通常多有怕风,适当保暖后可改善。舌多淡,苔少或白腻,脉以细为主。

治宜养血益气,兼顾祛邪,所以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施治即可,此方虽然药味较多,但是“风”、“寒”、“湿”三邪均有兼顾。

②血瘀气滞证

患者产后糟粕未净,留滞于经络而成“瘀”,造成血气不通,所以肢体关节痛有定处,以掌指关节、肩关节为主,屈伸不利,如有恶露过期不净,可见血块,舌淡暗,苔少,脉弦。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身痛逐淤汤”加减为佳。

③内有湿邪,夹杂他证

在岭南地区,多数产妇在怀孕或孕前之际就湿邪存内,加之产后气血不足或者外感病邪等;患者多见头重身困,神疲乏力,遍身疼痛,以胀痛为主,且腰部以及膝关节明显,微微怕风,且保暖无明显改善,大便多有溏泄,油头垢面,渴不欲饮,纳差等,舌淡,苔腻,脉滑或濡。

治宜健脾渗湿、缓急止痛为主,用“四苓散”合“芍药甘草汤”为基础,血虚而无外感者,加党参、桑寄生、杜仲续断等补肝肾之品,但不可过于温补,以防热邪从生;有外感者,则视临床症状加减即可。

NO.2

产后身痛预防有妙招

孕时蓄势:

在中医角度,本病的产生是跟产后生理状况骤变息息相关。因为分娩的时候耗气伤血,分娩之后生化无源,百脉俱虚,所以百病易生。

产妇在怀孕之时,都应当适时调整,饮食宜清淡,不可过于肥甘厚腻,有时可适当食用补益之品,而且需要调畅情志等,或可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这样在分娩之际就可避免过多的消耗气血,或者分娩之后,能够迅速恢复。

产后防护:

既然知道由于产后的生理状况有变,容易外感“风”、“寒”、“湿”病邪,那么产后应当注意以下:

①身体保暖,避免受冷,或者接触冷水,即使在岭南炎热的夏季,亦尽量避免过食生冷,不可贪凉;

②可根据体质或者季节,适当地服用姜汤、猪脚姜、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注意,湿热、阴虚、或有热象的产妇应当慎用,或者咨询专业人士后服用;

产后药膳:

①牛大力、千斤拔、黑枣煲鸡爪;此适用于各型患者。

②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煲竹丝鸡或者煮鸡蛋;此适用于气血不足患者。

③三七、五爪龙、岗稔根煲鸡乸;此适用于血瘀气滞证的患者。

以上用量,随自身情况为宜,或可咨询专业人士,笔者建议,不需要放姜、桂圆等。

NO.3

治疗小贴士

产后身痛的发病貌似逐渐增多,或许跟某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有关,当然,其中有糟粕,所以笔者提倡科学“坐月子”。

?当产后身痛和恶露不净同时并存时,两者有一定关联,但应当有所取舍,笔者建议先以治疗“恶露不净”为主,从而兼顾产后身痛,若两病同为证型的患者,则无需取舍。

?本病随证随治,无所拘泥。

_____THEEND_____

部分内容摘自《中医妇科学》

部分内容为笔者临证所得

配图来源:网络

温馨提示: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