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

01

相传从前有一位郎中,采药行医多年,却无妻无子。于是便收了四个徒弟,一边行医,一边授徒,几个徒弟也很刻苦学习。郎中老了,想为自己找个继承人。做一名有声望的医师,精湛的医术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但徒弟们的思想品德如何,郎中心里还没个底。于是便对几个徒弟进行一番试探。一天,郎中把四个徒弟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差,以后看来再也不能采药行医了。你们几个跟了我好几年,也都学会了一般的采药、制药,以及看病的医术,现在你们各自谋生去吧!”几个徒弟听后都低下了头。大徒弟认为师傅一生行医应该积攒了大笔钱财。于是便把师傅接到自己家里住。可是没过多久,大徒弟便发现师傅根本不名一文,就由开始时的嘘寒问暖变成了冷言冷语。郎中于是搬到了二徒弟家,谁知二徒弟也和大徒弟一样,发现师傅没钱时也冷下脸来。无奈,师傅只得搬到三徒弟那里。岂知三徒弟更是个十足的财迷,当他知道师傅只不过是个穷郎中时,便立刻将其扫地出门了。郎中伤心不已,无奈带着行李流落街头。小徒弟得知后,连忙把师傅请到自己家里。小徒弟对师傅关怀备至,如同亲生父母一般。后来郎中病了,小徒弟守候床前,寸步不离。病好后,郎中把小徒弟叫到跟前,解开贴身的小包,拿出一种草药对小徒弟说:“这是一种补肝肾、强筋骨的草药,我现在就传给你吧!”不久,郎中去世了,小徒弟为其安葬送终。后来小徒弟就靠师傅传下的秘方,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郎中。因为这味草药没有名字,小徒弟见其茎上有棱节,很像牛的膝骨,就给它起了个药名叫“牛膝”。

02

来源:

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捆成小把,晒至于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分布于全国,主产于河南、四川等地,以河南怀庆所产为道地药材,称怀牛膝。冬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03

商品规格及功效:

怀牛膝长于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酒牛膝长于祛瘀止痛。

盐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04

性味归经: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05

功能主治: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

06

临床应用:

1.配伍桃仁、红花:因牛膝善于下行,对下部瘀血证最有效果,多用于妇科经产淤血诸证。如淤血阻滞的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胞衣不下,月经不调。

2.配伍杜仲、桑寄生:牛膝在补肝肾强筋骨的同时,又兼有祛风除湿的功效。配伍杜仲和寄生两个补肝肾的药一起使用,可治疗肝肾虚损导致的腰膝酸软无力。

3.配伍栀子、知母:牛膝味苦降泄,有导热引血下行之功效。治疗胃火上炎导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或是血热妄行,便可配伍清热泻火的栀子和滋阴降火的知母一同使用。

07

民族医药:

藏药名为“索路曲孜”,傣药名为“怀哦囡”,别名“牙怀哦”

1.《西双版纳傣药志》:味甘苦酸、微腥,性平,入风、水、土塔。主治优哦勒(尿血),拢呆坟(中分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疼痛),领约缅(性病),接腰,先哈旧(腰痛,肢体痉挛抽搐),纳勒冒沙幺(闭经)。入药部位为根、皮、叶。

2.《滇南本草》:一名铁牛膝,绿片有白丝者是。味酸、微辛,性微温。入肝经,走经络,止筋骨疼痛,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散痈疽、疥癞、血风疮、牛皮癣、脓窠疮、鼻渊、脑漏等症。

08

本草著作讲牛膝::

1.《神农本草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2.《名医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3.《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4.《本草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5.《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09

禁忌人群:

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用。

作者:药剂科于弘烨刘璐

排版:陈玉轩

审核:张鹏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