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http://m.39.net/pf/bdfyy/

3.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方子,肾气丸。在《金匮要略》当中,说肾气丸这个方子的条文,一共有五处。我们现在选择与腹诊有关的两处。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有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注意!出现了一个“少腹不仁”的说法。《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出现了“少腹拘急”的字样。所以,金匮肾气丸肯定和少腹有关。因为它说了“少腹不仁”“少腹拘急”,那么证明金匮肾气丸治疗的原发病位,应该在少腹。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它究竟在少腹的什么地方呢?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气海。气海者,原气之海也,乃肾原之气的发生地,于此处按之痛,是辨病位在肾的主症。我在临床中,查到此处压痛,予肾气丸加减治疗,经常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发现,由肾气丸变化而来的六味地黄丸,它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病例。他的病是什么病呢?口腔溃疡六年了,每周发作,此起彼伏,长年不断。他说这个病是遗传,虽然他的父母没这个病,但是他姐姐,他女儿都有这个病。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发现脐下压痛明显。于是,与金匮肾气丸加味。熟地、山萸肉、生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楮实子、怀牛膝、杜仲、川断、桂枝、肉桂、制附片。用完以后,口腔溃疡痊愈,但是膝以下仍然凉,大便一天1-2次,夜尿两次,口干舌燥减轻了,还喝水很多,排尿次数也多,证明下焦阳气不足,上方加肉桂、附片各49。用了以后,口腔溃疡没有发作,其他的症状随之减轻,但是后来出现口苦,证明有热象,上焦有热象,所以加麦冬、生地、黄芩。再用,口腔溃疡仍然没有发作,其他症状完全消失。这个病,他口渴欲饮,饮不解渴,饮后不停地排尿,其实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消渴”,原因是肾阳虚衰,水气不化,龙火升腾。由于他具有脐下压痛的特点,所以用金匮肾气丸温肾利水、引火归元而收效。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病例。这个病例很有意思,她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移动她方,只要盛饭移动地方,就觉胃脘胀饱,而不能再吃。这个很怪,这个症状很少见啊!吃饭的时候不能动地方,就算盛饭动了地方,她就感觉胃脘胀饱不能再吃。对于这种病,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最后发现脐下压痛,以六味地黄丸加味,生熟地、山萸肉、生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加杜仲、川断、桑寄生、怀牛膝、菊花、枸杞子、丹参、砂仁、生黄芪、生龙牡、龟板、鳖甲、生石决。吃了两副以后,吃饭动地方,胃脘胀满的感觉就消除了,而且血压也恢复正常。说这个,吃饭为什么不能动地方呢?怎么解释呢?从脐下压痛以及其他肾虚的症状看,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于肾原之气虚损,一动,冲气不摄,然后挟胃气上逆。这就好像肾虚的患者一动,吸气费力而上气不接下气一样,都属于肾不纳气。所以,吃饭动地方就不能再吃了,原来也是肾不纳气。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患者。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血压也比较高。她感觉脐腹部位,有热气上冲于胸脘,然后就感觉心中空虚。如果这个时候她正在吃饭,她就不能再吃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脐下压痛,以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萸肉、生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加怀牛膝、枣仁、五味子、远志、柏子仁、龙齿。用了以后,血压下降,热气上冲的症状消除。但是,生气的时候左胸部仍然呈现放射性痛如针刺,胸膺之间有异物充塞感,加丹参、檀香、瓜蒌、薤白。用了以后,各种症状消失,配成丸药,让她接着吃3个月,后来来看病,说以上症状没有复发。热气上冲于胸脘,是肾虚而冲气上逆所导致的,所以我们用六味地黄丸有效。最后我总结一下,凡脐下压痛者,六味地黄丸较金匮肾气丸应用的机会更多。

下面看第四个患者。她的表现是脐以下小腹下坠,尤其以大小便后下坠明显,经常想大便而便不下来,便后还有不净感,然后再想大便,再也没有大便下来了。而且,饥而不欲食,虽然知道饿,饿得也很厉害,但是就是不想吃。小腹部位,有冰凉的感觉,这样我们进行腹诊,发现脐下与脐左均压痛,而以脐下为甚。所以,就以杞菊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菊花,加当归、白芍、桑寄生、牛膝、鹿角霜。用了以后下坠感消除,二便通畅,饥而不欲食的感觉也减轻了,但是还不能多吃。目前主要是腰酸,不论干活还是休息都腰酸,已经两年了,早晨起来尤其严重。显然是肝气不疏,所以就不用六味地黄丸,而用四逆散化裁,去掉了白芍,有柴胡、枳实、陈皮、半夏、焦三仙、木瓜、丹参、小茴香。用了以后,吃饭、肉皮疼、腿软、腰酸减轻十分之七八。但是,她说平常有上火的感觉,口苦恶心,尿道发热,这个方子加黄芩、竹茹、竹叶、生地,用了10副以后,各种症状消除。这个病例先用地黄丸,再用四逆散,因为它是两个不同的证型,肾虚用地黄丸,肝气不疏用四逆散。

临床见到脐中、上、下、左、右,它可以并见压痛。刚才我说过,如果脐左和脐中压痛,你可以用四逆散配当归芍药散,其实就是逍遥散。这个病脐下和脐左都压痛。所以,以六味地黄丸配合四逆散而取效。

我在《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一书说:“‘主症’就是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状,就是数量不多,却能体现疾病本质的症状。”“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应当“存在而且唯一”“‘主症’并非一定是患者感觉最为痛苦的症状,而且更多的却是患者并不自觉,只是由医生才察觉出来的症状”。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教科书的说法不一样,教科书什么叫“主症”啊?它说“患者最痛苦的症状”是“主症”。那不对!那不对!如果这个患者头痛非常剧烈,他找大夫看,你应该给我赶紧治头痛,那么这是“主症”吗?经过我们医生的检查,发现他绕脐痛,多日不大便,脉沉实有力,用大承气汤,通其大便,头痛即愈。那头痛是“主症”吗?“主症”是“绕脐痛,多日不大便,脉沉实有力”,而后者是我们医生查出来的。听以我说,只是由医生才察觉出来的症状,是中医治病的诀窍,或曰“秘诀”。注意这两个字,“秘诀”!什么叫“秘诀”?就是我绝对不告诉你的诀窍!我们看一看“火神派,大量的用四逆汤。我翻遍了所有火神派的书,没有告诉你什么时候用四逆汤,什么情况下用四逆汤。它只是说,四逆汤非常非常好,附子20g、g、g的用,究竟什么时候用四逆汤呢?追问下去,没有下文。什么原因?你说他不会用四逆汤吗?那他还叫什么火神派呀?关键在……

观众:刘老师,你说一下吧!

刘老师:让我说一下?很简单,背恶寒!什么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脉微细但欲寐都不是!是背恶寒!当然,你用这个方的时候,还要看千万不是阳明病,白虎汤背也恶寒呐,对吧?你在查他没有其他阳证的情况下,他背恶寒,那就是四逆汤证。当然,在用量方面要注意,如果他轻微恶寒,你的四逆汤用量要小。他非常恶寒,你的用量就大。后来连手脚都凉了,你就大之又大喽!不过如此而已啊!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交流这么多,这个错误之处,请大家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主持人:大家听得很过瘾啊!刚才讲的关键就是授之你秘诀,秘诀讲到了!今天,刘教授讲的时间不长,但是都把要点的东西给大家了!我觉得给大家真的又开阔了一条思路。其实我们知道,学《伤寒论》除了要跟《内经羟》结合起来,《难经》不可缺。我记得,原来我们读书把《难经》都看得很轻,其实按刘教授今天讲的,很多绝招都在《难经》里面,就是讲的”主症”。这个“主症”,其实我理解反正就是一个症状,更重要的是医生挖掘出来的体征,有“征”,可以抓得到的客观的东西,比如说腹诊。所以,我觉得这个给大家回去好好琢磨。而且,从圆运动讲得更具体了。他的几个方,肝、心、肺、脾、肾,讲了五个方,四逆散、旋覆花汤、当归芍药散,然后奔豚汤,以及肾气丸。我的理解真的是,非常有效地把它糅合在一起。可能大家都读彭子益的圆运动,那么今天,刘教授就有新的提法啊!从这个轴,尤其讲到三焦,讲到腹、脘。“人身无处不三焦”这个概念,也扩大了四逆散的应用领域,非常精彩!非常有启发!我们再次以掌声感谢刘教授!

(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七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27-49)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