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而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也是如此,结合病人不同的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用药。

  ①:急劳髓枯,温毒为患

  病人常常表现为起病急,脸色苍白,低烧,反复高热,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全身紫斑,齿龈,鼻出血,病情较为凶险多变。舌淡苔黄白腻,脉洪大数疾。

  治疗:凉血解毒

  常用中药:羚羊角粉,丹皮,贯众,生地,麦冬,地肤子,生龙骨,生牡蛎,茜草,板蓝根,黄苓,苍耳子,三七,琥珀等,具体用药剂量因人因病情而定。

  ②:虚劳血证,脾肾阳虚

  病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面色萎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自汗,出血,月经量多,舌淡,脉沉细或滑细无力。

  治疗:健脾补肾,固督益血

  常用中药:潞党参,鸡血藤,生黄芪,桑寄生,菟丝子,鹿角胶,仙鹤草,槟榔,厚朴,益母草,鸡内金,山楂,炒北五味子,龙眼肉,琥珀末,自然铜(醋淬研末,胶囊吞服)。

  ③:肝肾阴虚

  病人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心悸,颧红,常有出血,舌绛苔少,脉细数。

  治疗:滋补肝肾,益气养营

  常用中药:炙黄芪,赤参,何首乌,白术,龙眼肉,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阿胶(入药汁溶解),炙甘草,大枣。

  ④:心脾两虚

  病人表现为头晕目眩,语声无力,心悸气短,失眠,纳呆,面色苍白,嘴唇和指甲颜色淡,出血,脉虚数或沉弱。

  治疗: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枣仁,远志,龙眼肉,首乌,菟丝子,熟地,甘草。

  中医专家强调,心主血,脾统血,阳气虚则血不能生,宜甘温益气以扶心脾之阳为主,辅以酸甘之品以益阴,比如芪、参、术甘温补益脾气,茯苓、首乌、枣仁、远志、龙眼肉补血养心;方中增加补肾之剂,肾主骨生髓,藏精;精血同源,故加补肾之剂,如菟丝子、熟地等,促血液的生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咨询再障相关的病情,可留言给我们,也可通过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c/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