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毫不起眼的废物,在某些地方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3种来自海洋的馈赠——牡蛎、乌贼、鲍鱼。

牡蛎,我们一般食之肉,干干硬硬的壳自然是丢弃的,但在这里它确是有大妙用的。下面我细说。

知识环岛

牡蛎贝壳,性微寒,味咸、涩。归肝、胆、肾经。富含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有机质、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以及镁、铝、硅及氧化铁等元素。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具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生用:滋阴潜阳,化痰软坚。煅用:固涩下焦,制酸。用于阴虚阳亢:头晕、头痛、心悸、多梦、烦躁、失眠、耳鸣、肢麻;痰湿凝结;瘰疬、痰核流注;阴虚血热:骨蒸劳热、盗汗、自汗;下元不固:遗精、崩带、久泻;肝邪犯胃:胃痛、嘈杂吞酸、呕吐;火郁气滞:胁下坚满或作痛等证。一般用量9~30克。

警而远之

凡虚而有寒者,以及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均应慎用牡蛎贝壳。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用。

似是而非

牡蛎、龙骨:都能固涩,二者常配合用。用于各种虚弱滑脱等证,如血虚者配补血药,气弱者宜与补气药同用。牡蛎,味咸、涩,性微寒。生用:滋阴潜阳,退虚热,化痰软坚,治痰核瘰疬、胁下痞硬,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顶上结;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引和药,能益精收涩,止小便。煅用:固涩下焦,涩而兼燥,除湿浊,敛虚汗,制酸。龙骨,味甘、涩,性平,镇心安神,用于心神浮越,烦躁惊狂等证。

经典良方

镇肝熄风汤

近代著名医学家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生赭石(先煎)各30克,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

煎)、生龟甲、生白芍、玄参、天冬各15克,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克,甘草1.5克。

将先煎药和其他药物分别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3厘米,药物经水浸1个小时。把先煎药用猛火加热至沸腾,煎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水开后每5分钟搅拌一次,煎煮15分钟。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即可,再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方中龙骨、牡蛎、龟甲、赭石,镇肝熄风,潜阳镇逆;牛膝,引血下行。配天冬、玄参、龟甲、白芍,滋阴柔肝,使阴能制阳而肝风自熄;配川楝子、茵陈、麦芽,疏肝解郁,遂其条达之性;麦芽、甘草,和中益胃,减轻金石药物对胃的伤害;川楝子,泻湿热,利气。

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适用于头目眩晕、头重脚轻,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肢体麻木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等证。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三部脉轻按、沉取都有力。或上盛下虚。

偏头痛属肝阳上亢。适用于常暴怒、偏头胀痛、睡眠不宁、眩晕、胁痛、

面红、口苦等证。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三部脉轻按、沉取都有力。

眩晕属阴虚阳亢。适用于眩晕、耳鸣、缠绵持久、烦躁、失眠、腰酸腿

软、四肢麻木、舌质暗红等证。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窄且波动小。

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茵陈,含挥发油有效成分,不宜

久煎;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忌过饱、过饥;忌多吃性温燥烈食物,如羊肉、韭菜、辣椒、葵花籽等;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运动太过;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熬夜;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扣得紧。

偏头痛属肝阳上亢:忌吸烟、饮酒;忌已知的激发性饮食;忌吃可以引起

头痛的食物,如干酪、柑橘类水果、味精、动物内脏等;忌吃高脂肪食物;忌过饱、过饥;少吃巧克力、奶酪等;忌过度疲劳;忌精神紧张;忌久坐;忌长时间日晒。

眩晕属阴虚阳亢:忌多吃性温燥烈食物,如羊肉、韭菜、辣椒、葵花籽等;忌熬夜;忌运动太过。

乌贼,我喜欢吃有嚼劲的肉干,也从来没有见过它的背骨。今天,就给说说它的背骨有何大妙用。

知识环岛

乌贼的干燥背骨,性温,味咸、涩。归肝、肾经。含碳酸钙、壳角质、黏液质、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抗辐射、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收敛止血,涩精固带,制酸止痛的作用。用于出血不止:吐血、衄血、肠出血;下元不固:血崩、带下、遗精;肝邪乘胃,胃痛吞酸等证。一般用量4.5~12克,研末吞服,每服1.5~3克。

警而远之

收敛去湿,能伤阴助热,故阴虚多热者不宜用。

似是而非

海螵蛸、桑螵蛸:海螵蛸,味咸、涩,性微温,入血分,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生肌祛湿、制酸止痛、咸温入肝肾的功效,主要作用在下焦止血;桑螵蛸,味甘、咸、涩,性平,入气分,具有补肾固精缩尿的功效,主要作用在固精。两者合用,治诸出血、腹泻、遗精、遗尿等证。

经典良方

清带汤

近代著名医学家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山药30克,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15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

将先煎药和其他药物分别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3厘米,药物经水浸1个小时。把先煎药用猛火加热至沸腾,煎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水开后每10分钟搅拌一次,文火煎煮30分钟。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方中重用山药,补脾肾,固冲任;龙骨、牡蛎、海螵蛸,收敛止

带;茜草,味苦、微酸,性寒,收涩理血而能通瘀,使收涩而无留瘀之弊。全方治脾肾两虚之白带异常证。

白带异常属脾肾不足。适用于赤白带下、清稀量多、腰酸等证。

脉象特征为手轻按在皮肤上、用中等指力按在肌肉上都感觉脉搏不明显,

用重力按至筋骨时才能感到脉搏清楚,脉搏显现部位深,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窄且波动小。

有实邪,如热病多汗、热痢初起、食滞腹泻、火扰精室等慎用。

山药,与碱性药物混合,能使所含的淀粉酶失效。

鲍鱼,编者传说中的奢侈食品,只闻其名,未食其肉。那么除了可以食用的部位,丢掉的介壳有什么大妙用呢?

知识环岛

鲍鱼的介壳,性寒,味咸。归肝经。含碳酸钙、有机质、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具有清热、镇静、降血压、拟交感神经、抗感染、抗凝、耐氧、扩张气管和支气管的平滑肌、免疫抑制等作用。平肝潜阳,除热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痛、头晕、目眩;肝经风热:手足痉挛、视物障碍、青光眼等证。一般用量9~30克。潜阳熄风的作用仅次于羚羊角,经常代其应用。生用潜降力强;锻用收敛作用较强,而潜降及清火之力则较弱。

警而远之

凡脾胃虚寒及无实热者慎用。

经典良方

天麻钩藤饮加味方一

杨医亚主编《中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天麻、钩藤(后下)各9克,石决明(打碎先煎)30克,牛膝、杜仲各15克,黄芩、栀子、益母草各9克,桑寄生、夜交藤各30克,茯神9克。加菊花、龙胆草各9克。

将先煎药和其他药物分别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3厘米,经水浸1个小时。把先煎药用猛火加热至沸腾,煎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水开后每5分钟搅拌一次,煎煮15分钟,放入后下药,复煎二三沸。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即可,再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主药,配合石决明,镇肝潜阳;杜仲、桑寄生、夜交藤、牛膝,滋养肝肾;栀子、黄芩,清热;茯神,安神;益母草,通络;菊花,味甘、微苦,性微寒,养肝而明目;龙胆草,味苦,性寒,清热,为泻肝经实火专药。

高血压属肝阳上亢。适用于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心烦、舌质红、舌苔黄等证。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三部脉轻按、沉取都有力。

桑寄生,祛邪之力有余,补养的作用不足,故不能专为滋补之用;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忌过饱、过饥;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

劳;忌情绪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扣得紧。

本文节选自《厨余良药》一书,厨余可以作良药,“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的另一个解说词。如感兴趣,可深度阅读,以作家庭必备用书。

购书链接

京东购书链接当当购书链接

#往期推荐#

#秋天去瘀润燥——桃仁

#三伏败火“神品”——莲子心

#失眠者的良方——酸枣仁

编辑

周玉

声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c/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