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寄生植物,都被称为啃老,学习
中药千千万,令人眼花缭乱,它们的名字又有很多相近之处,更让人目眩神迷分不清楚。 我们现代人说到“寄生”两个字,肯定是一种偏于贬义的意思,至少也有好吃懒做、浑水摸鱼之嫌吧。 但在中药系统里,至少有两种带有“寄生”二字的中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拉一下。 一种是柳寄生,虽然名字叫柳寄生,但不见得就只是柳树上才有,现在入药的一般可以在花楸、山楂、樱桃、梨树、桃树、马桑或柳树上采集,但在古代,多数以柳树上的寄生包为佳。 二是桑寄生,虽然名字是桑寄生,但也不见得就是桑树上才有,现代植物学认为,桑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的枝叶。 这两种中药,虽然名字很相近,功用也大致相似,都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也容易被人们混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中药都还有一个不大好的民间评价,认为它们都属于“啃老”的植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从它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所谓“寄生”嘛,不就是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才能生长出来的么? 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也确实有点“啃老”的嫌疑,不管你自己的本事大小,就看你依附的对象强不强大。 因为桑寄生和柳寄生的性味、归经、功用都差异不大,而桑寄生更为常用,我们今天就主要介绍一下桑寄生。 在古人发现桑寄生的时候,最开始就是在桑树上发现的,所以才因此得名。 时至今日,传统的中医眼里,还是认为真正在桑树上采集的桑寄生功用更佳。在《本草衍义》里,甚至还说它“尝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验如神”。 从性味来说,桑寄生性味甘苦而偏寒,从归经来说,主要入肝肾二经,主要功用就是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综合历代医家对桑寄生的运用经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1、补肝肾、强筋骨: 桑寄生的补肝肾,和熟地黄之类有点差异,它能补却不滋腻,能滋补肝肾二脏之阴血,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从而也就有强筋骨的作用。 因此,在很多肝肾亏虚之证里,桑寄参一般都被用上,而且还常与杜仲、牛膝、枸杞子、巴戟天等配伍。 比较独特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妇科下焦亏损导致的崩漏带下、腰膝酸软等证,桑寄参一般都会以君药的身份出现,比如四物汤配伍桑寄参,在《景岳全书》里就有提及。 其次,对于一些肝肾阴虚而致虚火上扬的“亢阳”,桑寄参也常被使用,这是因为它不但能滋补肝肾,同时性味偏寒,也就不会有上火之虞。 此外,年老体弱之人,因为肝肾二脏亏虚而致腰膝酸软,或者筋骨酸痛以及行走不便,动作迟缓时,桑寄参也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中药。 2、祛风湿: 桑寄参祛风湿的作用,在我看来基本也是建立在它补肝肾强筋骨的基础上的,因为它祛风湿的作用并不如乌头桂枝那么强大,但却又有补肝肾之功。 因为在中医辨证里,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民间俗称的“风湿”,其实基本都是风湿痹症范畴。 而痹症日久就会导致经络不畅,筋骨不舒,屈伸不利等问题,这时候,用桑寄参就能补益肝肾,从根本上提高机体的正气,从而更好地驱散风湿之邪,畅通经络。 一般来说,对于风湿痹症的问题,桑寄参常以佐使药的身份出现,常配伍苍术、独活、秦艽、当归、宣木瓜、石楠藤等祛风胜湿之品,如著名的独活寄生汤。 如果风湿痹症日久,桑寄参还可以配伍一些搜刮之品,如桂枝、地龙之类。 虽然桑寄参性味比较平和,但也不是毫无禁忌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点,一是用量不宜不大,二是阴虚火旺不大适宜(这一点我个人表示有点值得商榷,因为它性味偏于寒凉,为什么不能用于阴虚火旺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y/11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冰凉四肢烦恼家中桑寄生煲汤,抗寒增温,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