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当代名老中医,河北藁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很有深造诣。主要著作有《中医内科急症》、《路志正医林集腋》、《痹病论治学》等。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法治强直性脊柱炎案

林某,男,29岁。

初诊:

年8月16日就诊。

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2年余。医院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等药,腰骶部疼痛能缓解,但不能久立或活动。证见面色萎黄,形体瘦弱,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膝关节疼痛,久立或活动后病悄加重,大便偏稀,食纳不佳。苔白、舌质淡,脉沉弦。此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治当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处方:

桑寄生,独活,续断,制首乌,菟丝子,炒杜仲,狗脊,鹿角胶(烊化),女贞子,怀牛膝,熟地黄,白竹。

年7月25日复诊:

现腰骶部及膝关节疼痛已消失,活动自如,但久立或剧烈活动后腰部仍有酸痛感。苔白,脉弦细。遂以上方制成浓缩丸剂,继服以善其后。

按语:

本例患者素体虚弱,复加久立劳损,内生寒湿,痹阻筋骨而发病。路老认为,筋属肝,肾主骨,故治当从肝肾入手。选用桑寄生、独活补肝肾祛风湿为君;配以续断、狗脊、菟丝子、杜仲、鹿角胶温补肝肾、强筋健骨为臣;佐以制首乌、女贞子、熟地黄、白芍滋养肝肾,怀牛膝补肝肾,亦有引药下行之用。诸药相合,肝肾强,筋骨健,风湿祛,故痹痛愈。

本案引自(《中医杂志》年第7期)

强直性脊柱炎当属中医“骨痹”之范畴。《医宗必读》描述本病后期出现“在骨则重不能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严重畸形与功能障碍。路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一般风湿之痹证有所不同。本病病位多在筋骨,而筋骨有赖于气血之温煦和肝肾之濡养。若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内生寒湿或寒湿乘虚而入,痹阻筋骨,则易发本病。治则当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补虚宜分气血与肝肾之别。若病在上,表现在颈椎、胸椎和四末,多属气血亏虚,筋骨失其温煦,治当重在温阳益气,养血宜痹,可选用桂枝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辅以上行宣痹通络之品如姜黄、忍冬藤、桑枝、鹿衔草、雷公藤、威灵仙等。若病在下,表现在腰椎、骶椎和下肢,则为肝肾所主,筋骨失其濡养,治当重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可选用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化裁,辅以下行强筋之药,如牛膝、桑寄生、巴戟天,仙茅、续断、杜仲等。祛邪又有风湿、寒湿、湿热、痰瘀之分。若风湿为患,佐以防风、羌活、独活等祛风胜湿;若寒湿困阻,佐以苍术、威灵仙等,并重用附子散寒祛混;若湿热蕴结,佐以慧苡仁、黄柏、秦艽等清热除湿;若痰瘀入络,佐以南星、白芥子、穿山甲、土整虫等消痰活瘀通络。本病病程多缠绵难愈,只宜缓图不宜急躁,医患双方都需耐心调治。

强直性脊柱炎(AS)简介:

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腰和(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寡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2)夜间痛或晨僵明显。(3)活动后缓解。(4)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5)虹膜睫状体炎现在症或既往史。(6)AS家族史或HLA-B27阳性。(7)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迅速缓解症状。2.影像学或病理学(1)双侧X线骶髂关节炎≥Ⅲ期。(2)双侧CT骶髂关节炎≥Ⅱ期。(3)CT骶髂关节炎不足Ⅱ级者,可行MRI检查。如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或)广泛脂肪沉积,尤其动态增强检查关节或关节旁增强强度20%,且增强斜率10%/min者。(4)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者。符合临床标准中第(1)项及其他各项中之3项,以及影像学、病理学标准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A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y/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