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高血压已经成为患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目前高血压患者占总人口的20%以上,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高血压患者占40%左右。

通常,一旦确诊患有高血压,医生都会给患者开降压药。但是降压药不但需要终生服用,治标不治本,而且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风险,想要彻底治疗高血压,还是选择中医辩证治疗才是良策!详情如下!

长期服用降压药存在的风险:

1、容易发生药物性低血压,尤其以老年人多见,过多或不合适的使用降压药物而导致血压过低,引起头晕、发力、休克等。

2、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两者都能引起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

3、引起脂肪、尿酸代谢紊乱,尤其以利尿剂最为常见,对于既往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

4、容易掩盖糖尿病患者的真实血糖值,一般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最常见,哮喘患者使用有生命危险。

5、易发生反跳性高血压,降压药物大多在不规律服用时诱发高血压,可诱发脑出血、心衰、肾衰的风险。

6、不利于血管健康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期服用降压药,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尤其是长期服用药物,会对血管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说可能会造成血管变薄、变脆,甚至发生血管硬化,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出现血管爆裂问题,危及生命健康。

7、加重肝肾负担

长期服用降压药,是药三分毒,这是就需要我们的肝肾去代谢这些毒素,这样就会加重肝肾负担,不利于肝肾健康。因为加药中的一些毒素,可能需要肝肾来进行排毒解毒,长期如此,很容易造成肝肾功能异常,不利于肝肾健康。

8、男人性功能失调

对于男人而言,患上高血压的几率要比女人高出很多,如果男人长期吃降压药,对于男人性功能来说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造成男人出现阳痿、早泄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男性来说,不仅会影响性功能,甚至可能会影响生殖健康。

为什么会发生高血压?中医是这样看的

在中医看来,高血压的发生不仅仅体现在血压升高上,还与很多因素有关。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发生的呢?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靳利利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做出了回答。

“现在认为高血压是血管疾病,是一种心血管的综合征,与多种高危疾病都有着密切联系。那么中医对高血压认识也是源远流长,可以说也是解释比较透彻,比如说眩晕、头痛、中风、胸痹、心悸这些可能都与高血压有关联。”

靳利利教授解释道,王清海教授最先提出了脉胀。脉胀是指卫气营血运行失常导致脉搏障碍。高血压的定位是血脉,它跟五脏相关,是一种是血脉的病变,因此高血压跟气血运行、五脏都相关。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肝疏泄,脾统血,肾主水,高血压跟这些都相关。”靳利利教授进一步解释道,高血压还跟血液的质量有关,血液运行靠心气推动,也跟脉搏的正常运行相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高血压是一种血脉的病变,与气血运行有一定联系。气虚血液运行慢;还有肝气郁结,如情绪向来压抑的人,肝气郁结,气机运行也失常,另外就是脾主运化,脾虚,痰湿也会形成阻运脉道,可以使脉道流动欠畅,也可以造成脉搏胀满,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大家所说的高血压。

此外,中医认为高血压还跟先天有关,也就是遗传因素。以及现在社会生活的压力,年轻人作息不规律,比如熬夜,吃不健康的食物,或者口味比较重,高盐、高油饮食,还有少运动等,这些也是高血压的诱因。

所以,中医认为,高血压有先天的因素,还有不良情绪的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还有正气亏虚,痰浊、淤血阻运脉道导致脉搏胀满发为高血压。

根据以上分析,从中医角度来划分,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5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治标又治本,还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如下:

(1)肝阳上亢证:

眩晕耳鸣,面红目赤,视物不清,情绪易激动,腰酸足软,舌红苔黄,脉弦。治以清肝泻火,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等。

(2)气阴两虚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治以滋阴疏肝,方用一贯煎:生地黄、北沙参、枸杞、麦冬、当归身、川楝子等。

(3)肾阴亏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以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萸肉、干山药、牡丹皮、泽泻、熟地、茯苓等。

(4)痰浊中阻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晕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治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等。

(5)瘀血阻窍证:

眩晕头痛,且痛有定处,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多伴见舌下脉络迂曲增粗,脉涩或细涩。治以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鲜姜、大枣、酒。

注:以上方药须在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

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小马哥

马天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y/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