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辩证儿童发育迟缓
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m.39.net/pf/a_4834283.html “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 ——《小儿药证直诀·杂病证》 “皆胎弱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荣养而然。” ——《张氏医通·婴儿门》 “头项手足身软,是名五软。”并认为:“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而得。” ——《活幼心书·五软》 中医中将儿童发育迟缓称作“五迟五软"。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在西医学上的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佝偻病等疾病均有五迟、五软证候。 概述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是为五迟;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是指五软。五迟五软都属于小儿发育障碍,是儿童成长不足的表现。在临床表现中经常会同时出现几种病症。 临床诊断1.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3.五迟、五软之症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生长发育迟缓的变化。4.可有母亲孕期患病用药不当史;产伤、窒息、早产史;养育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 病例原理五迟五软的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亦有属后天失于调养者。 先天因素父精不足,母血气虚,禀赋不足;或母孕时患病、药物受害等不利因素遗患胎儿,以致早产、难产,生子多弱,先天精气未充,髓脑未满,脏气虚弱,筋骨肌肉失养而成。后天因素小儿生后,护理不当,或平素乳食不足,哺养失调,或体弱多病,或大病之后失于调养,以致脾胃亏损,气血虚弱,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 五迟五软的病机总为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协调运动。若肝肾脾不足,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立迟、行迟;头项软而无力,不能抬举;手软无力下垂,不能握举;足软无力,难于行走。齿为骨之余,若肾精不足,可见牙齿迟出。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可见发迟或发稀而枯。言为心声,脑为髓海,若心气不足,肾精不充,髓海不足,则见言语迟缓,智力不聪。脾开窍于口,又主肌肉,若脾气不足,则可见口软乏力,咬嚼困难;肌肉软弱,松弛无力。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脏腑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手软、足软,主要在肝肾脾不足;语迟、发迟、肌肉软、口软,主要在心脾不足。2.辨轻重五迟、五软并见,病情较重;五迟、五软仅见一、二症者,病情较轻。 二治疗原则五迟、五软属于弱证,以补为其治疗大法。根据证型不同,分别施以补肾养肝,健脾养心。本病一般用散剂、膏剂等中成药剂长期服用,并宜配合教育训练等法缓图进步。 三分证论治1.肝肾亏损证候:筋骨萎弱,发育迟缓,坐起、站立、行走、生齿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头项萎软,天柱骨倒,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分析:肝肾不足,不能荣养筋骨,筋骨牙齿不能按期生长发育,故见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之症。 治法:补肾养肝。 方药1:常用药熟地、山茱萸滋养肝肾,鹿茸温肾益精,五加皮强筋壮骨,山药健脾益气,茯苓、泽泻健脾渗湿,丹皮凉血活血,麝香活血开窍。 齿迟者,加紫河车、何首乌、龙骨、牡蛎补肾生齿;立迟、行迟者,加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肾强筋壮骨;头项软者,加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补养肝肾。等多味加工成药丸。 2.心脾两虚证候:语言迟钝,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头发生长迟缓,发稀萎黄,四肢萎软,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咀嚼吮吸无力,或见弄舌,纳食欠佳,大便多秘结,舌淡苔少,脉细。 分析:心主神明,言为心声,心气虚弱,故语言迟钝,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心主血,脾生血,发为血之余,心脾两虚,血不荣发,故发迟难长,发稀萎黄。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摄取精微化生气血,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荣脏腑肌肤,故见四肢萎软,手足失用,肌肉松弛无力,口流清涎,咀嚼吮吸无力,纳食欠佳,大便多秘结。弄舌乃智力不聪之征,舌淡苔少,脉细,为心脾两亏,气血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2: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补血养心,石菖蒲开窍益智。 语迟失聪加远志、郁金化痰解郁开窍;发迟难长加何首乌、肉苁蓉养血益肾生发;四肢萎软加桂枝温通经络;口角流涎加益智仁温脾益肾固摄;纳食不佳加砂仁、鸡内金醒脾助运。 "五迟五软"推拿方精准取穴:小指掌面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从孩子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肾经20~50次。 功效主治:补肾经能补肾益脑、强健骨骼,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精准取穴:在背部,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肝腧。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孩子肝腧穴30~50次。 功效主治:按揉肝腧可补养肝肾,使筋骨健壮。 精准取穴: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到长强成一条直线。 推拿方法:由下而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3次向上提1次。 功效主治:扶助正气,补气和血。 精准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中指)。 推拿方法:用拇指端按揉之,多揉3按1,约2-5分钟,称为揉足三里。 功效主治:补益脾胃,助运化,和胃化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y/8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肺癌一查就是晚期其实双腿早早给了暗示,只
- 下一篇文章: 成功教育论文期刊投稿成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