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写的是季节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道的是鸟兽之美;“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抒的是爱情之美……

几乎所有古老的文明,其源头都有美好的诗。《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开始,也是中国文学的总源头,它汇集着生活的日常、大自然里的生命百态、人世间的万般情愫。纵使时光流转,多年悄然而过,回首我们的华夏文明,《诗经》依旧是中国人精神和美学的家底。

然而,屏幕前的你可知道这样的一部《诗经》,竟有半部是“吃经”,千年前的古人不仅吃的随性畅快,更吃的丰富又多彩。不信的话,且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重新认识一番我们的“吃经”。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诗经·关雎》

《诗经》开篇第一首的《国风·周南·关雎》曾被选入中学课本,这大抵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诗了。参差不齐的荇菜随着水流不停摇摆,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浅水边采摘荇菜,岸上痴迷的男子已经看呆,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由于荇菜的叶子形似睡莲,花量大且花期长,如今的荇菜不仅存在于大家的餐桌,更成为了城市公园、单位以及私家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

“中原有菽(shū),小民采之。”——《诗经·小宛》

看诗句大家应该就能知道其中藏着的食物是哪一个,没错就是这个让人猜不到究竟是何方神圣的“菽”。其实,菽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它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黄豆,《诗经》中有“七月烹葵及菽”,足以见得古代黄豆就已是寻常百姓家的食物。

豆浆、豆腐脑、豆腐干、腐竹……可别说你没吃过黄豆制品啊!话说回来,你是支持甜豆腐脑,还是力挺咸豆腐脑呢?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桑葚》

《诗经》里说斑鸠吃了桑葚而甜的迷醉过去,直醉到坠落满地。熟透了的桑葚,红中带紫,紫中透亮,好不诱人,也难怪斑鸠抵挡不住桑葚的诱惑,甘愿冒着被迷醉坠地的风险也要取食。

你以为的桑葚只是美味可口的水果,可实际上的桑葚还是一味中药,就连跟桑葚攀上了亲戚关系的桑寄生和桑螵蛸都是是两味著名的中药。

“朋酒斯飨(xiǎng),日杀羔羊。”——《诗经·七月》

古时朋友来喝酒聚会,要宰好小羊羔以待宾客;今时朋友来谈天说地,倒是不用费心费力亲自宰杀宰杀小羊羔,只需把朋友们领到火锅店去,只上一个锅子,上好的羊肉便会接二连三地送上桌来。麻烦的事情统统交给火锅店,来到火锅店的你只管涮着羊肉和朋友们天南地北的聊着就行。

酒过三巡,羊肉涮尽,宾客尽欢,欢迎您下次再来!

声明: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1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