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奎,中医药学家,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副院长。发展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的理论,与合作者先后研制成功冠心2号、宽胸丸与宽胸气雾剂,于心脏病中医临床居功甚伟。

蒲辅周,现代中医学家,他成功地将运气学说用于临床,在急性病和疑难病证治疗上,取得了优异治迹。他重视个体差异,辨证论治,重视正气、保胃存津。用药轻灵疏缓,简廉有法。周恩来总理称赞他“高明的医生,又懂辩证法”,实为当代不可多得的中医临床家。

高血压在患,国家心脏病中心最新预估是接近三亿人。按照西医现有理论,需要终生服药控制血压值。而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实践发现,按照传统医学理论和治疗手段,高血压是可以痊愈的。

就治疗本身而言,西医执行标准化,中医强调一人一方。下面两个案例,与西医虽同为高血压病名,而在中医治则上,郭士魁和蒲辅周二位医学大家、一个取育阴清热,活血补肾,另一个施温阳利湿。竟很好地诠释了中医药“同病异治”的另一哲学思维。

八纲辨证

蒲辅周,现代中医学家,四川梓潼人。他成功地将运气学说用于临床,在急性病和疑难病证治疗上,取得了优异治绩。

他重视个体差异,辨证论治,重视正气、保胃存津。用药轻灵疏缓,简廉有法。周恩来总理称赞他“高明的医生,又懂辩证法”,实为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

高血压案例

患者,女,48岁。

初诊,年3月24日。

年起经常有头晕,血压不稳定,波动在~/~90毫米汞柱之间。心慌,虚烦懊,胸膺有时发闷,形体逐渐发胖,四肢自觉发胀,腿软沉重。腰部酸痛,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多梦,小便频而短,大便正常。

西医检查为:1.高血压,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沉迟、舌质正常,后根苔薄黄腻、血压/98毫米汞柱。

病由阳虚湿胜,治宜温阳利湿。

处方:党参二钱生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白芍二钱

川熟附子(打)一钱五分

桑寄生三钱狗脊(炮)三钱

龙骨(打)三钱杜仲三钱

牡蛎(打)四钱

复诊:年4月6日。

服药后腰已不痛,上午头晕已微,下午尚晕,晚间少腹隐痛,脉沉细迟,舌暗红无苔,虽阳虚湿胜,阴亦不足,治宜阴阳兼顾,温阳益阴法。

处方:

党参二钱白芍二钱

连皮茯苓三钱

川熟附子(先煎)六钱

龙骨(打)三钱

牡蛎(打)四钱

熟地二钱桑寄生三钱

狗脊三钱杜仲三钱

川楝子(炮)一钱五分

五剂。

三诊:年4月14日。

服药后头晕又减,虚烦懊,脐下腹痛俱见好转,纳谷尚可,睡眠仍不佳,血压/78毫米汞柱,脉弦缓,舌正常无苔,病势已减,仍宜温阳益阴。

处方:

党参二钱生白术二钱

连皮茯苓三钱白芍二钱

川熟附子(先煎)一钱五分

熟地二钱枸杞子二钱

桑寄生三钱杜仲三钱

川楝子(炮)一钱五分

龙骨(打)三钱牡蛎四钱

五剂。

四诊:年5月11日。

服上药后头晕心烦未作,血压稳定而正常,最近胸膺憋闷不舒,睡眠欠佳,有时因憋气而惊醒,饮食尚好,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多,脉左沉微弦滑,右沉迟,舌质正常无苔,服温阳益阴之剂,头晕心烦虽解,而胸中阳不足以致湿痰阻滞,心气不宁,治宜调心气,温化痰湿。

处方:

茯苓二钱法半夏二钱

枳实(炒)一钱竹茹一钱

远志(炙)一钱九菖蒲一钱

枣仁三钱党参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生姜二片

小麦(炒)三钱大枣(劈)三枚

五剂(隔日),随访诸证皆愈。

案例分析

患者头晕血压高,然而脉沉迟、沉细迟皆阳虚阴盛之象,舌质不红,形体发胖,四肢自觉发胀沉重,困倦乏力,小便频数。

综合脉证又为阳虚湿盛之征,法宜温阳理湿,若误用苦寒清热之剂,则更损真阳,致使阴阳更失平衡,病情必因此而增变。

蒲老用附子汤温阳益气利湿,龙骨、牡蛎养阴潜镇虚阳,佐以桑寄生、狗脊、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

予增减共服十五剂而头晕心中虚烦皆除,血压降至正常。

但胸膺憋闷,睡眠欠佳,改以十味温胆加减,调心气,化痰湿善其后。

六气

郭士奎,中医内科专家,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副院长。发展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通即为补)的理论,与合作者先后研制成功冠心2号、宽胸丸与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高血压案例

患者女,78岁。

血压偏高4~5年,~/70~90毫米汞柱,现服用降压药治疗。

初诊(年7月17日):

血压/70毫米汞柱。自觉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腰酸腿软,口干目涩,视力模糊。

舌诊:舌胖暗红,少苔。

脉诊:脉沉细弦。

:肝肾阴虚,兼血瘀。

:育阴清热,活血补肾。

:菊花10克、川芎15克、葛根15克、枸杞子12克、白薇15克、女贞子12克、丹参20克、茺蔚子20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泽泻12克、珍珠母30克。

二诊(年7月31日):

服药后头晕有减轻,口干目涩,腰酸腿软有好转。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弦,血压/64毫米汞柱。上方加沙参15克、五味子10克继服。

三诊(年8月14日):

进上方自觉诸证有好转,无明显头晕,腰酸腿软明显减轻,精神体力较前好转。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血压/60毫米汞柱。继服上方。

医案分析:

本例患者年高,肝肾已虚,脑髓不充,虚阳上越,致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肝肾阴虚,致口干,目涩,腰酸腿软。肾气不足,腰酸乏力。

给予育阴清热,活血补肾之剂。菊花清肝明目;白薇清虚热,治头晕;生地养阴清热;川芎、葛根、丹参、茺蔚子活血通脉解肌,清肝降压;枸杞子、女贞子、牛膝、杜仲补肾;泽泻利湿化浊降压;珍珠母镇静安神。

医患互动,与我同行,勤求最佳诊疗方案!

欢迎荐稿;

欢迎疑难杂症交流;

欢迎加盟;

请扫码文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