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发病原因及预防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一旦发现体表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俗称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往往看到长“白毛”时,这是已经发病比较严重的鱼体了。一、发病原因1、水温低,这是发生水霉病的必然因素,水霉在5~26℃均可生长繁殖,繁殖适温是13~18℃,水温高于25℃后很少发生水霉病。2、鱼体受伤:这里指的鱼体受伤包括鱼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放苗过程中操作不当受伤、低温冻伤等,鱼体受伤后,水霉菌的游动孢子可乘虚入侵并引发水霉病;对于体表完整、体质较强的个体,一般不发生水霉病。3、体表寄生虫: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在晚秋气温下降后,未用最后一次杀虫药,致使体表原先残存下来的寄生虫(如锚头鳋、鱼虱等)得以存活,寄生部位存在伤口引发水霉病,这一点大家都很容易忽视,针对这一点我建议各位在每年10—11月份左右使用一次这种维持时间较长的杀虫药杀一次体表寄生虫。4、冬春季池水过于清瘦,保温性差,在过于清瘦的水体中,水霉孢子的繁殖速度及游动较肥水水体要强,因此,冬春季过于清瘦、保温性差的水体增加了感染的水霉病的机率。5、池中有死鱼未及时捞出,增加了水霉菌丝的繁殖速度。由于水霉菌是腐生性的,在死亡鱼的尸体上水霉的繁殖速度特别快,进而感染其它受伤的鱼。6、鱼体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差,易增加感染的机率。二、预防措施我们了解了水霉病发生的原因,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水霉呢,对于预防水霉病,常规的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操作过程中要防止鱼体受伤、加强饲养管理等常规措施我这里不做重点来讲,来讲一讲大家容易忽略的几个预防措施:1、春季及时肥水、保持池塘一定的肥度(这是因为水霉孢子在过于清瘦的水体的繁殖速度和游动更强,更加容易感染)。2、杀灭体表寄生虫:在每年的10—11月份使用坤源公司生产的一扫光杀灭体表的寄生虫(锚头鳋、鱼虱等甲壳类寄生虫),不让残存的寄生虫留存下来。3、加强投喂管理,尽早投喂,尽快恢复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这里可能会有个别朋友问到,开春后鱼体的摄食差,不怎么爱吃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坤源的升级产品水精灵,在投喂料前一至半个小时泼洒,具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同时在饲料添加多维,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7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对狗狗来说,寄生虫病同样不可忽视那些夺
- 下一篇文章: 海洋科普懒惰的吸盘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