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降壓平肝,兼療胸痺
桑寄生降壓平肝,兼療胸痺 桑寄生是桑樹上的寄生植物的帶葉莖枝,古人認為“桑為木之精”,桑寄生“得桑之余氣而生”(《本經逢原》)﹔詳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本草經疏》)。但寄生對于桑樹有害,桑農見則剔除之,故“真者難得”,“如無,可以續斷代之”,著名的“三痺湯”即獨活寄生湯去桑寄生,加黃、續斷,便是例証。近几十年國內養蠶區普遍推廣良種桑,樹矮,于細,枝多,葉大,欲得桑寄生更為不易矣。是以目前市售桑寄生藥材,多為槲寄生,其中又有白果槲寄生,有色果(紅、黃)槲寄生之分,商品統稱“雜寄生”,處方名均作“桑寄生”。 桑寄生為祛風濕、補肝腎良藥。朱老指出:其祛風濕的作用,略同于桑枝,但桑枝多用于四肢痺痛,桑寄生則多用于腰腿痛。唯其性味平和,故常與獨活、當歸、赤芍、桂枝、細辛、牛膝、杜仲、秦艽、防風、蜂房、草等同用﹔濕盛加蒼白朮、苡米、萆、木瓜,寒盛加制川烏、制附片、生姜,血瘀加丹參、沒藥、紅花、地鱉虫。其補肝腎的作用,一方面是指強筋骨而言,因肝主筋,腎主骨也。所以桑寄生不僅用于虛人久痺,亦用于証,兩足痿軟無力,或腰膝酸痛,常與續斷、赤白芍、草、鹿銜草、熟地、萆、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骨碎補、石斛、甘草同用。另一方面,則因桑寄生為安胎聖藥(“安胎”之說,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張錫純《衷中參西錄》有“壽胎丸”(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用于習慣性流產之預防與治療。胎動不安,腰酸痛見紅者,用桑寄生配阿膠、杜仲、續斷、醋炒艾葉、白芍,亦有良效。 以上均為桑寄生的傳統用法。朱老用桑寄生,還注意汲取現代中醫研究的成果,在臨床上加以証實,主要用于以下几個方面:高血壓病 據現代中藥藥理研究:桑寄生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其原理,初步認為與桑寄生有中樞鎮靜作用和降低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的興奮性有關。朱老對原發性高血壓病,無論最為多見的陰虛陽亢、肝風內動証,還是肝腎兩虧、沖任失調証,恆以桑寄生30克為主藥,前者常配合鉤藤、赭石、夏枯草、牛膝、廣地龍、草、野菊花、山楂、黃芩、臭梧桐、決明子等清降之品﹔后者常配合淫羊藿、杜仲、首烏、黃柏、生地、杞子等滋養之品,屢獲良效,實為其“辨病論治與辯証論治相結合論”的產物。筆者在國外工作時,每師其意,以桑寄生、生杜仲、葛根、野菊花、夏枯草等組成降壓飲料方,研為細末裝入紗布袋中,每日用30~50克滾開水浸泡后代茶飲(亦可加入綠茶或苦了茶一起浸泡),因外國人不善煮藥,又畏煎藥時散發出的氣味,使用飲料方,既方便、有效、省錢,飲時用吸管吸取,又可避免直接飲服中藥的苦味。冠心病 桑寄生含黃酮類物質,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提高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古人也有桑寄生“通調血脈”的說法(《本經逢原》),因此朱老認為桑寄生當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藥物,新舊學理,甚相吻合,故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亦常以桑寄生為主要藥物,常配合葛根、丹參、川穹、桃仁、紅花、郁金、全瓜蔞、赤芍、玉竹、麥冬、山植、徐長卿、黃等使用,對心絞痛、胸部憋悶、期前收縮、心律不齊均有較好療效。家兄9年前患心肌梗死住院搶救,筆者趕口四川,即以上述方藥隨症加減變化,不到一個月即獲痊愈,桑寄生即為每方必用之藥。多種病毒性疾患 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即有用桑寄生治療血痢的處方,現代研究証實,桑寄生對多種腸道病毒及脊髓灰質炎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朱老近年來常采用本品治療病毒性肝炎及僅單項HBsAg陽性而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常配合僵蠶、山藥、茯苓、板藍根、蜂房、白花蛇舌草、簽草、生麥芽、柴胡、甘草使用。對病毒性心肌炎,則常配合太子參、合歡皮、麥冬、甘草、丹參、黃、生地、玉竹、苦參、玄參使用,初步觀察,均有一定療效,僅供同道參考應用。 白癜风能传染吗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c/4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笔记医学摘翠
- 下一篇文章: 年1月12日产地中药材收购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