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络石,又名腋花络石。

为夹竹桃科植物,粗壮木质藤本,无毛或幼时有微长毛。

茎有很多皮孔。叶厚纸质,倒披针形或倒卵形或长椭圆形。

聚伞花序近伞形,腋生或有时近顶生。花紫色。

花萼裂片紧贴于花冠筒上。花冠高脚碟状。

种子暗紫色,倒卵状长圆形或宽卵圆形。种毛细丝状,长约5厘米。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于山谷疏林中或水沟边。

入药为茎藤和茎皮。

茎藤圆柱形,外表面灰褐色,皮孔横向突起,并有微突起的横纹;质硬,折断时皮部有稀疏的白色胶丝,无弹性。气微,味微苦。

茎皮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褐色,内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具细纵裂纹。折断时有稀疏白色胶丝。

性味辛温、微苦。归肺、肝经。有毒。中毒症状:心慌,出汗多。

祛风解表,活络止痛。主治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降血压等。

选方:

1、治风湿关节痛:(紫花络石)茎、桑枝、桂枝、紫苏梗各9-15g。水煎服或酒浸服。(《湖南药物志》)

桑枝利关节,养津液,除湿去风。

桂枝升阳,助阳化气,能将湿气气化掉。同时温通经络,化阴寒,除骨节之风湿。与紫花络湿均有祛风解表与活络止痛之效。

紫苏梗理气宽中通血脉。

四味相配,共同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2、治高血压:(紫花络石)茎9-15g,桑寄生15-24g。水煎兑芭蕉鲜汁半碗服。(《湖南药物志》)

桑寄生不但是祛风除湿的好手,通调血脉的功效也是杠杠的。

此外,与本品功效相似的尚有同属植物绣毛络石,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乳儿藤,又名温州络石《浙南本草新编》,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c/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