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发现首例ldquo寄生双胞胎
汇聚中西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788618.html 每一对夫妻都喜欢自己怀上一个既健康又聪明的宝宝,虽然待产前的日子很辛苦,但是在未出世的宝宝面前一切都值得。45岁的杨某,处于高龄的危险,对他们夫妻来说,来之不易,可是上天又给他们开一个大的玩笑,他们的小孩在孕37周,被医生诊断出寄生胎,且发育畸形,这样说法太荒唐了,怎么可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孕妇杨某女45岁G2P1第一胎已经10岁,健康良好,现在怀上二胎;其丈夫男48岁第一胎。孕后仅做过三次超声检查:年7月20号上午9医院做过第一次检查,超声提示未见明确异常;年11月4日11点胎儿37+3周时在县妇幼保健院超声科第二次检查,超声提示:晚孕头位宫内单活胎;胎儿胸腔内类似胎儿回声(超声考虑畸胎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医院进一步检查)。年11月5日10点胎儿37+4周时到我院(医院)超声医学科第三次检查,超声提示:晚孕头位宫内单活胎;疑似胎儿腹膜后混合团块,考虑:胎儿腹膜后寄生双胎,其一有微弱心搏,其二未见心搏。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年11月6日9点胎儿37+5周时到我院(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第三次检查,胎儿MRI提示:宫内妊娠胎儿发育良好;胎儿右侧中上腹部腹膜后囊性占位,考虑:寄生胎,且发育畸形。 可怜的婴儿,还未出世,却发现腹内“寄生”了双胞胎,乃是“胎中胎”。医院副主任医师、超声学科带头人彭文通发现后,与妇产科、放射科进行讨论,医院远程会诊,需给胎儿做手术治疗,考虑主动脉、肾脏受到压迫,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危及生命。目前寄生胎属于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是彻底的治疗方式,单纯寄生胎预后好,极少数看情况随访即可。 医院多方会诊和研究,与孩子父母进行交谈,建议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孩子父亲说道:“这个孩子对于我们夫妻来说,来之不易,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现在国家福利好,医疗技术水平好,社会群众有爱心,一定会有希望”。彭文通表示该胎儿情况比较罕见,考虑该胎儿发育良好,等自然分娩后做手术切除术。 孕妈原本怀的应该是双胞胎,其中一个胎儿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了发育,被另一个胎儿吸入体内,又或是有个胚胎一开始就因为太小而被另一个胚胎包进体内,一起发育。 遗传学专家认为,有20%以上的妇女受孕后会出现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的现象,但等到胎儿发育到4~5个月时便只剩下一个了,有的胎儿彻底消失、毫无痕迹,但也有极少的情况会形成这种“胎中胎”、“寄生胎”。 寄生胎(parasitus)为包含椎骨及其他器官或肢体的包块,又称胎内胎(fetusinfetus.FIF),临床罕见,发病率为1/50万;根据与宿主的关系。FIF分为内生性及外生性,以内生性多见;其与宿主的血型、性染色体、蛋白质多态性及DNA完全相同。寄生胎最常发生于腹膜后及腹腔,在颅内、纵隔、肺、骶尾部、肾脏和阴囊中也有报道,甚至发生于肠系膜和腹腔隐睾内。寄生胎通常是单一的,但也有多达五胎的报道。 寄生胎于年首次被Meckel描述为一胎发育畸形并寄生于另一胎的单合子双胎,常位于儿童或成人腹膜后。年Willis将其定义为包含脊椎轴及其周围器官或肢体的肿块。寄生胎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①寄生胎是单卵双胎中联体双胎的一种特殊形式:受精卵如在受精第13天原始胚盘形成后分裂再复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联体双胎,如果发育差的胚胎被包入正常发育的胚胎体内,即形成寄生胎。②畸胎瘤理论:由Willis提出,认为寄生胎和畸胎瘤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病理现象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两个方面,高度分化和高度组织化的成熟型畸胎瘤就是寄生胎,两者在病理上可能有重叠,文献中有畸胎瘤合并寄生胎的病例报道支持这种观点。Chen等总结国内外文献指出9%的内寄生胎不含脊柱轴。随后Spencer提出诊断内寄生胎需有下列1个以上特征:(1)封闭在1个独特的纤维膜囊内;(2)部分或完全被增厚的皮肤覆盖;(3)具有可识别的脏器结构,不一定包含脊柱;(4)通过相对大的血管蒂连接于宿主胎儿。参阅近年文献,分析本例的内寄生胎病例,经典型内寄生胎病理特征与产前超声对应的表现:(1)腹膜后、面部、骶尾部等可见囊实性肿块;(2)肿块边界清楚,壁薄(代表羊膜);(3)囊实性肿块内实质性成分(寄生胎)随孕周增大而增大,并渐具胎儿形态,可见增厚皮肤、脊柱、肢体、散在骨或软骨样强回声,实质性成分周围为无回声区(代表羊水);(4)肿块内可见脐带样血管蒂结构,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平行的动脉-静脉分别与宿主动脉-静脉相通;(5)占位效应,胎体肿块压迫挤压周围组织,但对周围组织无浸润。非经典型内寄生胎产前超声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内散在骨或软骨强回声,并可见似胎儿脏器组织如肝、脑、肾、肠管等。本例报道是一个囊实性包块,有肢体及长骨、心脏及心搏、皮肤、血管蒂等,符合经典型内寄生胎。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c/9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脏腑药对配伍
- 下一篇文章: 寄生虫最爱的4种食物,3种是餐桌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