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
青囊医话

朱实山下开

清香寒更发

■■■■■

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

用以消炎抗菌

降血糖、益肾固精

?

风舞槐花落御沟

终南山色入城秋

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

用以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可蜜炼槐角,制成槐角茶

疏风热,润大肠

凉血通便,降脂降压

有柏子仁

主惊悸

安五脏

轻身延年

有侧柏叶

防治脱发

藕断丝连,

细密白丝,

像条条筋骨

肾气不足,腰膝酸软,可适量服用杜仲

以下是本期节目全部内容

晓婧:花间寻你千百度,细呷悠悠药草情。

郑辉:凝视每一瓣花的纹路,俯首每一路幽香的故事。

晓婧: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今天的节目《青囊医话》,我是主播晓婧。

郑辉:我是主播郑辉。

晓婧:青青微含露,亭亭未惹尘。

郑辉:夕阳铺密叶,层林染药香。

晓婧: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枯瘦的树枝,还未点上绿妆,嫩黄的花朵,就挤上了枝头。当树上压满累累红果,艳丽悦目,绯红欲滴。因其果实与枣相似,所以又被冠以肉枣、蜀枣的称呼,山茱萸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

郑辉:那是在战国时期,太行山为赵国属地,赵王有疾,疼痛难忍,朱姓御医以山萸煎汤,给赵王内服用,很快使赵王解除病痛。当时朱御医使用的正是山萸果,为显示他的医术高明,人们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逐渐写成了山茱萸。有用山茱萸浸泡于米酒中,文火加热至沸腾,冷却后,时常摇动,约7日后可饮用山茱萸酒,以补益肝肾,止汗固脱,适合腰膝酸软、盗汗的人群饮用。

晓婧:《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调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也。但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也不宜与桔梗、防风同用。

郑辉:晓婧,那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以祛邪,使用的是山茱萸吗?

晓婧:不是所有的茱萸都指山茱萸,常见的如吴茱萸、食茱萸等,这两种茱萸属芸香科,果实像花椒,气味馨香,一般人们认为能避祸除邪之品,为气味浓烈者,所以插茱萸插的应是吴茱萸的果序枝条。吴茱萸可温中燥湿,散寒止痛,助阳止泻,它的果实也是红色,可生用或用甘草汤制过用,若是用其研末,醋调,敷在足心,可治口疮,现代临床并用以治疗高血压。食茱萸的果实黑色,常用作调味品。

郑辉:南柯一梦还,不待黄粱熟。南柯一梦的故事,说的就是广陵人淳于棼在槐下醉卧,梦见入槐安国娶金枝公主做南柯太守,醒来发现槐安国是槐下蚂蚁洞,南柯是树南一枝。槐树也代表禄,最早的槐树种植可能起源于“社坛立树”,社树给社神栖息之处,也标志社坛方位和大小,槐树是西周时的社树之一,《周礼》载周宫廷外种三槐九棘,三公朝天子时面三槐而立,这三槐就是朝廷所植社树。

晓婧:后人由此便槐官相连,用槐鼎比喻三公之位,泛指执政大臣,槐宸指代皇帝的宫殿,槐府指代三公的官署。通常我们说槐树多指国槐,是原产中国的古老树种,而另一种叶根部生刺的槐树是从北美引进,称为洋槐或刺槐。槐树在中国栽培极广,朝夕相处,形成了独特的槐树文化,视其为吉祥的象征。元末明初,战争不断,明朝廷决定实施移民屯田,故土难离,作为曾在洪洞古槐下聚集的标志,追思先祖,怀念故土。

郑辉: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在物质短缺,青黄不接时,槐花、槐叶还用作救命的口粮。两地槐花粥,槐花清蒸鱼颇受人们欢迎。槐花初开时,采集未开全的花朵,洗净后,拌以干面粉,调成松软面粉,蒸熟后,刀切小块,高血脂,便血,痔疮患者可适量食用。

晓婧:由于槐花性凉,所以平素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粉蒸槐花不易消化,消化系统不好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宜多食。槐花在药用时分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治下部血热出血证。槐豆与槐花功效相似,《颜氏家训》有: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也记载:渍魁豆……久之可健身明目,使白发具黑,延年益寿。

郑辉:槐树,夏季开花,十月果实成熟时,果肉淡黄浅绿,内包裹黑色籽粒;果实呈菜豆角形状,颗粒连在一起,因此取名叫槐连豆。槐连豆挂在树上经久不落,冬季,经霜冻,日晒,风吹,已经干燥后,采摘下来,蜜炼槐角,制成槐角茶,可疏风热,润大肠,凉血通便,降脂降压。晓婧,品茶过后,不妨来赏一赏山水画,水墨间,松树是画中常客。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牙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

晓婧: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松树的品种较多,一般都十分长寿。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了许多服用松叶、松子、松脂来减食辟谷、祛病养生的方法。或许受到了道家修行思维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其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松针具有祛风燥湿的作用,可杀虫止痒,活血安神。东坡先生的《松花歌》中直言:一斤松花不可少,松花可益气消肿,治疗湿疹湿疮,创伤出血也有独特的效果。

郑辉:看见松鼠时,它们常常拖着毛绒绒的大尾巴,抱着一颗小松果,蹦来蹦去。松果成熟后内有松子,有祛风止咳、滋养润肠的功效。若是松节,一般用于疏筋通络,常用于风寒湿痹,脚痹痿软,跌打伤痛。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炒研末调敷。松树的入药部位多,但血虚风燥致病者一般不宜服用。

晓婧:柏树也因四季常青两备受赞誉。有意思的是无论东西方墓地都常植柏树,西方人认为它象征悲哀和哀悼,中国传说则讲夜间有恶善魍触,而柏树能辟邪袪妖,象征着永生和新生,适合守护基园、寺庙及庭院。木质细致芳香,刚直不阿,气势雄伟,被尊为百木之长,其药用开始的时间也很早。

郑辉:《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柏实,也就是柏子仁,主惊悸,安五胜,令人不老、轻身、延年。

后世医家多用柏子仁宁心安神,治疗惊悸失眠,张锡纯先生还特别提到柏子仁尤宜肝脏,曾治邻村毛姓少年,其肝脏素有伤损,一日忽胁下作疼,单用柏子仁一两,煎汤服之立愈,可见其善于理肝。

晓婧:柏子仁能补助心气,治心虚惊悸证忡,能涵濡肝木,治肝气横恣胁疼,滋润肾水,治肾亏虚热上浮。虽含油质甚多,而性不温腻,且气香味甘实,能有益脾胃,《神农本草经》谓其除风湿痹,胃之气化壮旺,由中四达而痹者自开。其味甘兼辛,又得秋金肃降之气,能入肺嗽定喘,导引肺气下行。统言之,和平纯粹之品,于五脏皆有补益。宜去净皮,炒香用之,不宜去油。不宜暴晒。便溏者忌食,痰多者忌食。

郑辉:同时,侧柏叶可防治脱发,将鲜柏叶切碎置容器中,加入酒精,密封浸泡7-10日,过透去渣。用时涂于毛发脱落部位适量。侧柏叶苦塞,入肝经,肝主藏血,发为血之余,放能凉血乌发,此法适合脂溢性脱发、暂时性脱发或脱发初期者使用。一面是舍不得的脱离,一面是千丝万缕的想念,晓婧,你知道有一种树的树皮,只要一掰开,就是藕断丝连的难舍模样。

晓婧:传说是一位大夫,进山采药时无意中发现一棵树,树皮、树叶和籽在被撕裂时断口处都会拉出细密的白丝,他觉得这些白丝很像条条筋骨,便想人如果吃了这些“筋骨”,会像树一样筋骨强健吗?于是尝试着将树皮炮制服用。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不良反应,反而精神抖擞,腰腿轻松。这种植物就是人们口中的“思仙”、“思仲”。

郑辉:我比较经常称之为杜仲,杜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有“植物化石”之称,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杜仲能拉出丝是因为含有一种胶质,现在称为社仲胶,欧美引种杜仲时,有时称它为“中国橡胶树”,就源自这种胶质,这也是鉴别杜仲的标志。入药的一般为其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紫暗色,晒干。味略苦涩,可以生用或盐水炙用。

晓婧:通过上面的传说,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治肾虚腰痛有标本兼治之功,也可固冲任而安胎,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单用或与续断、桑寄生、山药等配伍。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更佳。当然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应慎用。

郑辉:杜仲叶具有在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抵抗人体肌肉和骨骼老化的功能,因此可用作空间保健品。杜仲也可走近寻常百姓的饭桌,像是杜仲羊骨粥,将杜仲烘干打作粉末,加入浓汤,放入一些陈皮调味,大火烧沸文火煮粥,愿你强健筋骨。若是腰膝无力,腰背酸楚,也可在医师的嘱咐下,适量喝些杜仲酒,通血活络。

晓婧:医心相许,青囊相承。错落高低,照水绿荫。

郑辉:杏苑之中,我们一起,凭栏望树,共守日落,共等月圆。

晓婧: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聆听。想收听更多的精彩节目,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y/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