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上班路上,常常看到有新界鄉村上了年紀的婦女,廣東話親切地稱呼她們為「婆仔」,挑著自家種植的蔬果和花草出來賣,這些農作物充滿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比超市的舶來品更珍貴。不過要買到這些農家產品要趁早,婆仔們一般都早睡早起,而且怕「走鬼」(食環署職員前來勸喻離開),早上最多到十點半,婆仔們便陸陸續續地離開。她們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但竟不會給人暮氣沈沈的感覺,個個精神瞿爍,頭髮花白卻也濃密。她們一邊熱鬧地跟旁邊的老友記叨嘮著家常,一邊招呼著來往的行人,就像清晨林中吱吱喳喳歡快熱烈歌唱的雀鳥。嘹亮的語聲顯示出她們中氣尚足,是農家簡樸和勤勞的生活練就出她們健康體魄。朝早繁忙的街道上,因她們而更熱鬧了,更充滿生活氣息了。

???婆仔的菜籃子、小推車裡,不同時節有著不同特色,例如春節前夕多售柏葉、桔葉,柚子葉,因廣東習俗除夕前用這些樹葉煮水清潔家居、洗澡洗頭可祛穢辟邪。而踏入陽春三月,幾乎每天都可看到的,莫過於綠油油的桑葉了。分明知道是來自新界鄉村的土壤,仍明知故問:「是自家種的嗎?」好像要得到婆仔親口印證才放心。「自家種的,我們在流浮山下白泥,自己種自己食,不落農藥!」婆仔說話乾脆利落。桑葉連著桑枝、桑葚一起售賣,十元一大捆,嫩嫩的桑葉上還爬著小瓢蟲,回家後要馬上清洗整理:葉子一片片摘下用流水沖洗,桑果揀去腐敗的,逐粒摘下另放一邊,桑果即桑葚,為桑樹的精華所在,可補肝腎,烏黑頭髪,養血潤腸通便,外用煮水洗頭可令頭髮烏黑亮澤,還可泡酒、熬膏;除了當水果生吃,也可泡水代茶飲。桑枝也大有用處,可祛風濕,利關節,煮湯喝或煮水泡腳、沐浴均可。早前有一位北京的朋友自己採摘嫩桑葉,按《醫方集解》的比例和做法,炮製了好些「扶桑丸」(即桑麻丸),不遠千里的寄來給我,我邊洗桑葉邊體會到朋友當時製作的不易。但一邊聞著青翠桑葉的獨特氣息,感受春桑葉那股自然的生生之氣,頓時覺得這清洗過程不啻為一種享受。

婆仔的桑葉用紅繩子捆成一把一把賣,只要十塊錢,桑葉、桑枝、桑葚都有了,只是桑葚尚未成熟,煮湯時不用放太多以免過酸。

桑葉芳香有細毛,橫紋最多,故亦走肺絡,而宣肺氣。—吳鞠通

旺角花墟也有桑樹盆栽出售,港幣八十八元一盆。

婆仔的菜籃子裡有著各類花草。

朋友做的扶桑丸,即桑麻丸,黑芝麻為九蒸九曬。

功效:除風濕、潤五臟、起羸尫、駐容顏、烏髭髮、卻病延年(《醫方集解》)

製法:嫩桑葉一斤,去蒂洗淨,曝乾為末。

????巨勝子,即黑芝麻,淘淨四兩

????白蜜一斤

????將芝麻擂碎熬濃汁,和蜜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

????另法:桑葉為末,黑芝麻蒸搗,等分,蜜丸。

服法:早晨用淡鹽水送服,晚上用酒送服。(不飲酒者可用開水代替)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異也。」同一物種,所處地域不同,其結果實亦異。對於桑葉來說,即使同一地域,不同季節採收也有不同功效。現下的嫩桑葉秉受著春三月萬物發陳,生機勃勃,升發暢達的氣息,入藥或作菜肴可舒暢肝經氣機,清肝明目祛風;入秋後經霜打過的桑葉叫「霜桑葉」,帶有秋三月容平、收斂肅降之性。還記得以前背的清燥救肺湯的方歌:「清燥救肺參草杷,石膏膠杏麥胡麻;經霜收下冬桑葉,清燥潤肺效可夸。」清代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湯中所用桑葉為霜桑葉,可療燥邪傷肺引起的咳嗽。此外,「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宋代蘇頌);「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元代朱震亨);治湯火傷瘡-經霜桑葉燒存性,為末,油和敷之,三日愈(《醫學正傳》);治癰口不斂-經霜黃桑葉,為末敷之(《直指方》);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癢-霜降後桑葉煎湯頻洗(《救急方》)......沒想到普普通通的幾片葉子,古醫家能發明她這麼多功效,絕不止潤燥止咳那般簡單。目前藥肆所售桑葉統一規範為霜後採收,主升發舒調肝氣的春桑葉,便要趁著春天多吃一點了。新鮮桑葉洗淨後可煮湯,加入適量寧夏枸杞,水滾後轉中至小火再煮約二十分鐘,臨熄火前打個雞蛋,便是一款順應季節的適時湯水。

鮮桑葉滾杞子蛋湯,祛風養肝明目。

??「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風,風氣通於肝,故桑葉善平肝風。春乃肝令而主風,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餘。桑葉芳香有細毛,橫紋最多,故亦走肺絡,而宣肺氣。」桑菊飲是清代醫家吳鞠通所創,為治感受風溫引起的微咳、喉嚨乾癢、感冒初起的著名方劑,同仁堂按方製成「桑菊感冒片」,是居家旅行必備的有效成藥。當初讀鞠通先生這段釋義時,印象頗深,值得玩味。桑得箕星之精,箕星乃二十八星宿中,東方蒼龍最後一宿,主風。古人仰觀天象,當箕星分外明亮時,便是起風預兆。「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桑乃東方自然神木之名」,一株桑樹,其葉、枝、果、寄生物均具養肝祛風之性,其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含意,當中涉及中國古代天文、易理之學。若然用現代西醫學的藥理作用、化學成份的觀點去詮釋桑葉,恐怕桑神仙也會搖頭嘆息一句:此言差矣!

???恰好數日前有朋友問,收獲了許多桑葚果子,該怎麼存放才好?成熟的桑葚呈紫黑色,可用布濾取汁,瓷器熬成稀膏後再加入適量蜂蜜熬至黏稠,貯存在瓷瓶中。每次用約一湯匙,滾水冲服。桑葚果子還有一個很中國的名字,叫「文武實」,所以熬成的桑葚膏又名「文武膏」。桑葚有黑白二種(以小滿前熟透,色黑而味純甘者良),自忖「文武」一名由此而來;由於古醫籍未見釋名,為此我特別請教了幾位至交,沒想到北京一位學理工科出身的老朋友,一語驚醒夢中人:桑樹皮柔韌,纖維豐富可造紙(文);同時桑木材堅韌耐用,又可作弓弩(武),如此「文武雙全」,於是桑樹的精英-桑果又名「文武實」。朋友還舉了《東周列國志》中的「檿弧箕箙」這個典故,聽畢既讓我拍案稱絕,又自愧不如。(《本草綱目》中分明寫得很清楚:「山桑似桑,材中弓弩,檿桑絲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

???桑葚味甘性平,滋肝腎、充血液、止消渴,利關節,祛風濕、解酒毒,聰耳明目,安魂鎮魄,「久久服之,鬚髪不白」。除了熬膏,還可泡酒。四時月令云:四月宜飲桑葚酒,能理百種風熱。桑葚是果實,也是中藥,藥食兩用,古時在饑饉荒年還救活了許多貧苦百姓。史書記載魏武帝(曹操)帶兵出征在缺糧時,士兵們便以乾桑葚濟飢;「金末大荒,民皆食葚,獲活者不可勝計」(《本草綱目》);二十四孝中有個「拾葚供親」的故事:漢朝王莽之亂,歲荒不給,孝子蔡順上山採拾桑葚時撞上赤眉軍,別人奇怪他採拾了兩種桑葚,一種黑色,一種赤色,用兩囊袋區分開。蔡順小子的回答感動了赤眉兵,他說:「黑者奉母,赤者自食」。大家都知道,黑桑椹是熟透了的,自然味甜汁豐;紅色的尚未成熟,自然乾澀無味。蔡順自甘忍飢挨餓,侍奉母親的孝行,千古傳頌。有詩贊曰:

黑桑奉萱幃,飢啼淚滿衣;

赤眉知孝意,牛米贈君歸。

萱幃:指母親居住的地方。萱是一種植物,又名忘憂草,古時北堂為主婦所居且常種萱草,故「萱堂」、「萱室」、「萱幃」均指母親的住處。

桑葚以小滿前熟透,色黑而味純甘者良。

結子如丹忽如漆,綠葉英英翠可捫。

葉兮葉兮願玉汝,綠陰裏面有桃津。

路邊撒落一地的桑葚。

入藥要用這種黑桑葚。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香港的藥鋪會售賣這種乾澀的黃桑葚。入藥要用成熟後收採的黑桑葚才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濯磨入鼎即靈藥,芝朮區區未可群。

桑葚膏(文武膏)是滋養肝腎的妙品,可「長精神,健步履、息虛風、靖虛火,兼治水腫脹滿、瘰癧結核。」(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

桑葚膏用滾水冲開,攪勻飲用。每次用一湯匙便可,酸酸甜甜,美味自然;肝腎得補,容顏不老。可早晚各一杯。

??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自然界對人類有無數珍貴的饋贈,數千年來,我們中國的古聖先賢亦為我們探尋揭示了天地人的自然之道,中國人其實是很幸福的。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老祖宗留下的中醫寶藏便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瑰寶。但如果我們只顧一味向外探求,對自家祖宗沒有感情,缺乏尊重,對祖先的訓示不以為然,視而不見,那便享用不到這份無價的遺產了。

???以下這首歌贊桑樹的古詩,載自《醫方集解》中的扶桑丸。讓我們在古人的詩情畫意中,神交桑樹的丰姿神采。

扶桑扶桑高入雲,海東日出氣氤氳。

滄海變田幾億載,此樹遺根今尚存。

結子如丹忽如漆,綠葉英英翠可捫。

真人採竊天地氣,留與紅霞共吐吞。

濯磨入鼎即靈藥,芝朮區區未可群。

餐松已有人先去,我今朝夕從此君。

葉兮葉兮願玉汝,綠陰裏面有桃津。

??桑樹一身是寶,還有桑白皮、桑枝、桑寄生留待下文再續。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y/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