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祛风湿中药介绍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主治风湿痹症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痹证的产生: 病因:风、寒、湿、热(多兼夹致病) 病位:筋骨、肌肉、关节 病理:气血阻闭不通 病状:肢体疼痛、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筋脉拘挛等 痹证的分类: ①风痹(行痹):疼痛游走不定 ②寒痹(痛痹):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得温缓解 ③湿痹(着痹):疼痛有重着感 ④热痹:疼痛兼有热象,如关节红肿热痛 性能特点: 药性—长于疗热痹的药→药性多偏寒凉性 —长于疗寒痹的药→药性多偏温性 药味—多辛-散/行/苦-燥湿邪 归经—肝主筋/肾主骨-主归肝肾经 使用注意 辨证用药:根据病情,恰当选药配伍。 行痹:佐以活血养营之品; 痛痹:佐以通阳温经之品; 着痹:佐以健脾渗湿之品; 热痹:酌情配伍凉血清热解毒之品; 久病体虚,肝肾不足:配伍补肝肾的药物。 部分辛散温燥药物易伤阴血-阴虚血亏/热盛者慎用 注意剂型病程长-多用作丸散剂/膏剂或其他新制剂 多入酒、丸散剂,或制成外敷剂型(①服用方便;②酒能增强袪风湿药的功效) (一)祛风湿止痛药 独活: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辛、苦,微温。归肾、肝、膀胱经 ①袪风湿,止痛②解表 ①风寒痹痛,腰膝酸痛;少阴头痛,皮肤湿痒②表证夹湿 煎服。外用,适量。阴虚血燥,气血亏虚及无风寒湿邪者慎用。肝风内动者忌用。 威灵仙:为毛茛科草质藤本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辛、咸,温。 归膀胱经①袪风湿,通经络,止痛②消痰水,治骨哽 ①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②痰饮积聚,诸骨鲠喉 煎服。外用适量。本品久服易伤正气,体弱者慎用 徐长卿:萝蘼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 辛,温。归肝、胃经 ①祛风湿止痛②活血通络③止痒④解蛇毒 ①风湿痹痛,脘腹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②跌打肿痛③风疹,湿疹,顽癣④毒蛇咬伤 煎服。散剂。入汤剂不宜久煎 防己: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粉防己的干燥根。 苦、辛,寒。 归膀胱、肾、脾经①袪风湿,止痛②利水 ①风湿痹证(尤宜热痹)②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煎服。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食欲不振、阴虚体弱及无湿热者忌用 (二)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木瓜:蔷薇科落叶灌木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酸,温。归肝、脾经 ①舒筋活络②化湿和胃③生津开胃 ①风湿痹证,筋脉拘挛,脚气肿痛②湿浊中焦致吐泻转筋③消化不良证 煎服。本品酸收,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慎用。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蕲蛇: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①袪风通络②定惊止痉 ①风湿顽痹,筋脉拘挛,麻风,顽癣,皮肤瘙痒②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破伤风,急慢惊风 煎服,;研末吞服,每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本品性温,阴虚内热者慎用。 秦艽:龙胆科多年生草本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 ①袪风湿,舒筋络②退虚热③利湿退黄 ①风湿痹证,风寒湿痹,表证夹湿(最宜于热痹)②骨蒸潮热③湿热黄疸 煎服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苦、甘,平。归肝、肾经 ①袪风湿②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①风湿痹证②肝肾虚损,冲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动不安 煎服 五加皮: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①袪风湿②补肝肾,强筋骨③利水 ①风湿痹证,四肢拘挛②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软、小儿行迟③水肿,脚气浮肿 煎服;或酒浸、入丸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w/10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枣桑寄生蛋茶,香甜补气血,老少皆宜好味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