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也是壮族的药王节

药王节,又称药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是壮族流传千年的民间节日

有端午采药、喝雄黄酒、洗药浴澡、驱五毒的习俗

《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

“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端午上山采药更是壮族流传数千年的传统

为更好传承千年壮医养生传统

普及百姓端午健康养生知识

6月17日至18日

桂林崇华中医街端午节放大招!

中草药养生药浴、

特色养生粽免费品尝、养生义诊等

近10种耍法

7重大礼

你准备好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了吗?

壮族药王节的来历

药王节,又称药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壮族流传千年的民间节日,有端午采药、喝雄黄酒、洗药浴澡、驱五毒的习俗。

药王节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危害人间的蛇妖,壮话称之为“都宜”,喜欢在端午炎夏期间散步瘟疫、放蛊害人。

据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带领乡亲们采集艾草、雄黄等诸多草药来辟邪,最终战胜了“都宜”。

为了纪念药王,人们便将每年五月初五定为药王节。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每年端午节祭祀药王并进行采药防病活动,祈求安康!

端午节×药王节

此次的药王节

再现千年壮族养生传统

传承民族端午药浴文化

不仅好吃、好耍、免费

还能感受到壮族独有的壮医药文化

免费玩转药王节,尽在文末彩蛋!

前方高能预警

小当家要剧透啦~

特色养生粽免费品尝

无粽子,不端午

粽子不稀奇

粽子山你见过吗?

据说粽子堆得越高,福气就越高

崇华中医街提供特色养生粽

融合端午时令食材,以药食同源的方式

将健康、养生的概念传播开来

体验壮族端午药浴养生文化

端午节前后一个月是人们心目中是毒日、恶日

民间一直以来都有端午节前洗药浴驱五毒的习俗

端午时节草药根叶肥壮茂盛,药力大,疗效好

泡一泡有强身健体,

去除体内寒气,延年益寿的功效

长寿食材养生美食展

五色米、养生粽、原声蜂蜜、养生药材等

20种养生食材、美食齐亮相

舌尝五味、犒赏舌尖

还能满足健康的需求

△养生灰水粽软糯咸香,植物灰水更易消化

△五色糯米饭由天然植物提取汁液上色,看似平凡无奇,进入口腔即能征服你

大型养生项目免费体验

农历五月

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月份

也是一年之中排毒的最佳时间段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医馆推出健康义诊服务

以健康之名,祝您端午安康!

在端午当天,中华台湾自然疗法学会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医馆专家,准备了包端午穴位贴,将为大家排毒养生,辟邪驱毒,过好节。

●端午穴位贴●芳疗经络调理

●瑜伽情绪心梳理●心理咨商

●头皮骨调疗●洗颜净化(需自备毛巾)

●五行经絡瑜伽●运动处方

时间:年6月17日、18日(9:30-12:00,14:00-17:30)

地点: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医馆

预约

电话预约报名者前十名送炁(qì)功能量贴!

少数民族祈福表演

药王加持的

祈福艾蒿派送活动、端午香囊、五色米等

端午五色文化体验

让我们通过壮族药王祭拜祈福仪式、民俗活动

再现千年壮族养生传统

传承民族端午药浴文化

养生太极表演以及禅舞

活动期间将上演“全民齐健身百人舞太极”的盛况

带领大家现场体验“太极养生”文化

崇华中医街少数民族义诊

崇华中医街各少数民族医馆

为市民提供义诊、体验服务

通通免费!免费!

壮医馆

壮医壮药体验

五月初五首届壮族药王节活动期间,崇华中医街壮医馆隆重推出具壮族医药特色,“药食同源之蜂蜜”(30-50人/天)、“龙路火路液”(50-人/天)、“白蜜痔疮膏”(20-30人/天)外用药酒及外用膏系列项目的现场体验活动。

年6月17日至19日

侗医馆

提供浴足中草药配方

祛湿、镇痛、舒筋活络。

大枫子、九龙藤、九牛藤、满山香、樟木转、槟榔转、九节茶等。

脚上有外伤、孕妇不能使用,不能口服。

瑶医馆

提供浴足中草药配方

散寒祛湿、祛风通络。

桑寄生、灵香草、九里香、樟树、茉莉花、玫瑰花、柚子叶、首乌藤、三七叶等。

孕妇禁用。

除此之外

还有桂林知青康乐养生活动

中医瑜伽疗愈师首次亮相等丰富内容

接下来

是彩蛋时间

彩蛋来啦

想要美食代金券?

想要特色养生粽?

想要祈福艾蒿?

没问题

6月15日—6月18日

将本文告诉你的朋友们

并获得18个支持

即可免费领取10元美食代金券1张

并获得28个支持

即可免费领取10元美食代金券2张

注:养生食材美食代金券可用于参展商家产品购买。

领取时间:6月16日至6月18日(9:00—17:00)

领取







































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患者体验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yc/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