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医学宝库,中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无论朝代怎样变化更迭中药文化始终长盛不衰,中药以它独特的功效守护着华夏子孙的身体健康,又口口相传着无数中药传奇轶事。很多中药的名字都特别动人好听,一味药名背后就是一个故事。中药的故事寄托人们的浪漫情思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结晶。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中药桑寄生的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痛、行动艰难。一连好几年他都瘫倒在床上,医生也没有办法治。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给他儿子送药医治。由于南山远在二十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的儿子也不见效。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四十里路。有一天实在太冷,小长工身上的衣服又单薄,冻得他浑身打颤。俗话说:“捧人碗,受人管”;取不回药来,是没法交差的。小长工在村外站了半天,忽然看见一棵老桑树的空树洞里,长出一些小树枝条。他想:这不是很象财主儿子吃的药吗?反正他吃什么也不见好,就给他弄点这个拿回去顶药算啦。于是,他爬到树上,撅起几根小树枝。然后,他偷偷跑到一个小伙伴家中,把树枝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小长工在那里暖和了一会儿,又帮人干了些零活,估计工夫差不多了才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撅一把桑树上的细枝条回来。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的儿子,居然好了。

南山的药农听说后很奇怪:“一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刚走到财主门外,正碰见小长工。小长工生怕药农见了财主后,自己就露馅了,准得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千万别对财主讲啊!”药农笑道:“那好,可是你得告诉我,到底给他儿子吃什么来的。”“树枝子呗。”“什么树的枝子?”“就是村头那棵老桑啊!”“没听说过桑树的枝子能治瘫病啊!你带我看看去。”

小长工带着药农来到村外。药农上树一看,原来在老桑树的空洞里,长着一种叶子象槐树的东西。他便采了一些下来,说:“我先试试再说。”药农用这种树枝子一试,果真治好了几个风湿病人。

后来,人们因为这种小树枝子生在桑枝上,就给它取了个名字——“桑寄生”。

 桑寄生sangjisheng

  广寄生、桑上寄生、寄生、寓木、寄生草、寄生树。

  TalxilliHerba。

  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带叶茎枝。

寄生于多种树上。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茎枝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呈宽楔形,全缘;革质。无臭,味涩。

  味苦、甘,性平。归肝经、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尚不明确。

  ①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60克,防风、川芎各7.5克,炙甘草9克。为末,每服6克,水一盏,煎八分,和渣服。(《杨氏护命方》)

  ②治下血不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每服3g,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

  ③治产后乳汁不下:桑寄生90克,细锉碎,捣筛。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普济方》寄生汤)

  ④治滑胎:菟丝子(炒熟)克,桑寄生60克,川断60克,真阿胶60克。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0.3克重。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再服。(《衷中参西录》寿胎丸)

参考文献《中国药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jishenga.com/sjsxz/10194.html